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决定(3)
升级消费便利服务。完善养老托幼、家政服务、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性消费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优化消费环境。增设外币兑换服务设施,完善支付服务体系,支持境外游客等外籍来华人员通过移动支付等进行小额支付,提高入境消费者金融结算便利化水平。
六、提升资金流动便利化水平
优化跨境人民币服务。高水平建好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强化面向东盟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货币交易和跨境投融资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拓展跨境人民币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业务优质企业范围。推动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持续深化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发展符合跨境园区特点的金融服务。
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简化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手续。加强本外币协同,全面推开资本项目数字化业务。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向特色重点产业、民营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精准扩围。推进资金流动便利化措施集成,为企业提供汇率避险、结算、融资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服务。推动“桂惠贷”与再贷款、创业担保贷、“银税互动”、政府性融资担保等融合实施,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建设广西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完善企业上市(挂牌)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债券、“一带一路”债券等创新债券品种,做好企业赴境外发债融资服务。支持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深入实施“险资入桂”行动计划。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订单、保单等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中国—东盟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边境口岸互市贸易结算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功能,建设中国—东盟跨境贸易金融互联互通平台。构建“政府+市场”征信促融服务体系,完善广西征信融资服务平台、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拓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支持和推动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广西设立面向东盟的中后台运营基地、区域性总部等。
七、提升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
便利外籍人员入出境。推动外国人72/144小时过境免签优化政策落地,扩大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增加入出境口岸,进一步优化停留时限和区域联动。推动拓展桂林东盟10国旅游团144小时入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为来桂从事商贸合作、访问交流、投资创业、探望亲属及处理私人事务等活动的外籍人员提供口岸签证便利。推动东兴至芒街国际道路客运班线常态化运营。
优化外籍人员停居留政策。优化外国人在桂工作“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压缩申办时限。支持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等各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来桂短期交流和长期工作,提供签证延期换发补发、再入境签证及在华永久居留申请便利。简化在桂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员签证证件申办材料。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提供在华永久居留申请“绿色通道”。推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便利化应用,完善在华永久居留外国人“住、行、消、金、保”等重点民生领域便利服务。稳妥推进边境地区外籍人员入境务工试点工作。对合同有效期内在桂工作的境外个人,提供用汇等便利化措施。
完善国际人才服务保障。争取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制度、跨境职业资格互通机制,畅通海外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依法允许境外金融、规划、航运等领域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在广西提供服务。
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深化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文旅、健康、青年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推进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中国—东盟技术创新学院、中国—东盟统计学院、中国—东盟经济学院、中国—东盟法学院建设。探索与境外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鼓励区内高校加强东盟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东盟区域中心和面向东盟的视听作品译制与融合传播平台。高水平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作用,推动与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医疗合作。提升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建设水平。
八、提升物流畅通便利化水平
构建立体高效联通网络。高质量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推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构建平陆运河经济带综合交通体系。研究推进湘桂运河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黄桶至百色铁路、云桂沿边铁路、柳州至广州铁路、合浦至湛江铁路、南宁机场改扩建等项目,推动湘桂铁路南宁—凭祥段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加快西江高等级航道及相关通航设施建设,提升右江、左江、红水河、柳黔江船闸通航能力。深化广西连通越南的铁路、公路互联互通合作,争取国家层面推动同登—河内、芒街—下龙—海防标准轨铁路研究工作。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加快建设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完善以南宁机场为中心的客货航线网络,打造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推动建设珠江、西江联通平陆运河物流枢纽体系。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和功能提升,申报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完善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堆场、多式联运转运场站等配套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加强跨境数字互联互通合作,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加快建设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成面向东盟的算力枢纽和通信网络枢纽。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