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淮北市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条例(3)

第二十五条 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应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通过新闻报道、专题宣传、发布公益广告等方式,讲好淮海战役红色故事,引导公众参与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传承弘扬。

第二十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将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传承弘扬融入文化旅游等活动,利用广场、车站以及行业窗口、办公楼宇等公共空间,拓展淮海战役红色资源宣传阵地,大力弘扬淮海战役精神。

第二十七条 市、县(区)宣传、文化旅游(文物)、教育等部门应当支持淮海战役红色主题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鼓励文艺表演团体、文艺工作者、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开展淮海战役红色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展演展映等活动。

鼓励利用淮海战役红色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第二十八条 具备开放条件的淮海战役旧址、遗址、代表性建筑、纪念设施或者场所等,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免费或者优惠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陈列展览、展示体验等服务,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展览展示方式融合创新。

淮海战役红色资源展览展示应当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展览展示内容和解说词应当确保完整、准确、权威。

鼓励档案馆、党史馆、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收藏单位或者个人开展专题展览、公益讲座、阅读推广等传承弘扬活动。

第二十九条 依托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小李家)、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华野指挥部旧址(草庙)等淮海战役不可移动红色物质资源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党史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社会实践等基地,配备教育管理团队,发挥淮海战役红色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

鼓励淮海战役旧址、遗址、代表性建筑、纪念设施或者场所管理单位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驻地部队和其他组织等开展合作共建。

第三十条 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将淮海战役红色主题教育纳入教育必修课程,利用淮海战役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到淮海战役旧址、遗址、代表性建筑、纪念设施或者场所开展培训活动。

第三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应当将淮海战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内容。

学校应当将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传承纳入教学活动,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淮海战役旧址、遗址、代表性建筑、纪念设施或者场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十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文化旅游(文物)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开发淮海战役红色旅游线路、景点景区,培育淮海战役红色旅游品牌,深化淮海战役区域旅游合作,提升淮海战役旅游与都市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科技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参与淮海战役红色旅游开发,合理利用淮海战役红色资源,提升淮海战役红色旅游内涵和影响力。



第四章 区域协同



第三十三条 本市与临沂市、商丘市、宿州市、徐州市建立淮海战役红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区域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弘扬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第三十四条 推动区域宣传、党史研究、档案等部门和社科研究、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等机构以及淮海战役红色资源相关管理单位开展淮海战役红色资源的理论研究,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共享理论阵地资源,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联合进行史料征集整理和专项课题研究,共同形成理论成果,提升淮海战役红色资源的影响力。

第三十五条 推动区域淮海战役相关纪念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以及其他淮海战役红色资源收藏单位组建合作联盟,开展巡展联展,加强馆际业务交流。

第三十六条 推动区域宣传、文化旅游(文物)、教育等部门和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在淮海战役红色主题文艺作品的选题、培育、创作、传播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有影响力的红色文艺精品。

第三十七条 推动区域淮海战役红色旅游合作,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淮海战役红色旅游圈。

第三十八条 鼓励有关部门和单位利用区域淮海战役红色资源组建淮海战役红色教育联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现场教学、红色寻访、社会实践等活动。



第五章 保障监督



第三十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文化旅游(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设立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专家委员会,对淮海战役红色资源认定和保护管理等事项提供咨询、论证、评审等意见。

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淮海战役红色资源相关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的实际需要,加强专业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管理人员、保护修复人员、讲解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第四十条 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相关志愿服务活动,淮海战役红色资源相关管理单位应当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便利。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