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违法建设查处条例(2)
第七条 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卫生健康、文化广电旅游、公安等部门应当与查处机关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及时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提供规划、用地、城市基础地理、施工、卫生、文化经营、消防许可和商事登记、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等信息。
查处机关需要利用与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有关的规划、土地、房屋等档案的,相关档案机构应当提供。
查处机关应当及时将违法建设信息以及违法建设处理决定书面告知相关部门和单位,并将违法建设案件查处结果依法进行公开。
第二章 在建违法建设查处
第八条 本市对违法建设零容忍,确保零增加。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违法建设长效防控机制,规范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秩序,按照早发现、早查处,先控停、后清拆的原则,依法快速查处在建违法建设。
第九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强化违法建设网格化监督管理机制,明确查处机关日常巡查工作职责、监管区域、巡查时段、巡查重点以及具体措施等。
查处机关应当建立查处违法建设地段责任制和日常巡查制度,实行网格化监控管理,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技术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违法建设监测,及时发现和制止在建违法建设。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在其辖区内发现在建违法建设的,应当立即予以劝阻,并向查处机关报告。
第十条 物业服务人应当对物业服务区域内建设施工、装饰装修活动开展巡查,发现在建违法建设的,应当立即予以劝阻,并向查处机关报告。对正在依法查处的在建违法建设,物业服务人应当拒绝违法建设施工人员、设备、车辆和原材料进入物业服务区域,配合查处机关做好调查取证、执法等工作。
第十一条 查处机关巡查发现或者接到在建违法建设的投诉、举报、报告后,应当立即登记、受理,在受理后两小时内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
对在建违法建设,查处机关应当责令立即停止建设并限期改正或者自行拆除。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改正、不拆除的,查处机关可以依法采取查封施工现场、依法拆除等措施予以制止,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十二条 当事人进入被查封施工现场继续实施违法建设的,查处机关应当对继续实施违法建设行为依法及时予以制止,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公安机关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作出行政处罚的查处机关应当依法将相关违法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
第十三条 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发现在建违法建设线索及时向查处机关报告:
(一)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对被认定为违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进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二)自来水、电力、燃气、电信、有线电视、电梯等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为没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未通过的建设工程项目提供临时性或者永久性服务。
(三)建设工程设计单位不得为没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出具正式的设计施工图纸。
(四)建筑施工单位和个人、工程监理单位不得承建或者监理没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
(五)出售预拌混凝土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向没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出售预拌混凝土。
依照建设规划管理规定无需领取相关许可证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违法建设责任倒查和追究机制,凡新增违法建设一律进行责任倒查。对违法建设治理具有属地管理责任的各级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一)不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城乡规划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导致辖区内出现严重违法建设的。
(二)不履行违法建设治理工作责任制要求,导致辖区内违法建设发现不及时、查控不力的。
(三)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明察暗访等发现的影响较大的违法建设,未及时组织依法查处,导致矛盾激化的。
(四)纵容、庇护、放任单位和个人实施违法建设的。
(五)拒不配合,或者阻挠、妨碍查处机关依法执行相关公务活动的。
(六)其他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情形。
第十五条 查处机关查处在建违法建设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第十一条规定,在责任地段内,不履行日常巡查职责,未能及时发现在建违法建设,或者发现后不制止,或者对在建违法建设应当登记、受理、依法处理而不登记、受理、依法处理的,由有权机关依法给予处理。
第十六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三款规定,不履行劝阻、报告等职责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予以通报,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有权机关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负有责任的相关管理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