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发挥交通运输作用促进全社会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指导意见
交人教发〔202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企业,交通运输部各共建高校,部管各社团,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交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是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领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交通运输行业作用,促进全社会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协助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支持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落实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发挥交通运输的就业带动力,助力实现全社会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一)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运输服务融合,开发适应于智慧物流和智能配送等发展的就业岗位,健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管理科学等专业人才在交通运输行业就业成长的全链条制度途径。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开发适应于先进交通装备发展的就业岗位。布局建设未来交通产业,开发适应于新型高速轨道交通、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等发展的就业岗位,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互促格局。
(二)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适应共享单车、无人配送等新兴领域发展需求,加强新职业开发研究和申报工作。推动起重装卸机械智能控制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等国家职业标准制修订和新职业领域人才评价。围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探索建立涵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运输服务、安全应急、科技支撑等交通运输行业全链条的人才发展职业体系,形成就业新的增长极。
(三)强化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就业带动。加强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就业影响评估,推动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和同向发力,通过重大工程项目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三、协助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四)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加强共建高校建设,优化完善新增交通发展所需学科、专业,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人工智能等领域学科和专业设置,吸引培养优秀科研、工程等交通人才。支持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参与雇主调查以及与高校联合申报供需对接育人项目,强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交通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组建交通运输技工教育联盟(集团),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遴选建设一批优质技工院校和专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交通运输企业组建或参与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发挥行业企业牵头作用,积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融合发展。鼓励交通运输企业组织和参与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鼓励交通运输企业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健全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和薪酬体系建设,设立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技术岗位并给予相应薪酬待遇,拓展人才成长空间,畅通人才晋升通道,提升就业岗位吸引力。
(五)创新就业供需对接机制。完善人力资源供需信息发布机制,支持各地举办交通运输行业专场招聘会,促进企业需求信息与劳动者求职信息快速匹配,推动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交通数字化、人工智能、救助打捞、新能源清洁能源装备等领域的人才需求调查和研究,进行人才需求“画像”,引领人才培养方向。
(六)加强就业宣传和引导。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校、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宣传正确的就业观,营造“职业无贵贱、劳动受尊重”“基层就业、同样出彩”等有利于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主动向社会宣传交通运输行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相关举措、扶持政策、服务活动,提高知晓度和参与度。支持各地方挖掘选树一批吸纳就业数量较多、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宣传典型做法和成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支持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
(七)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积极指导交通运输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工作,落实就业红黄牌提示制度,加强对交通类高校就业工作指导。支持交通类高校落实学生实习实践制度,组织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开展高校就业宣传,为高校学生提供更有质量的实习岗位。鼓励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具有成长空间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支持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开展就业见习,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开发一批科研类、技术技能类、管理类见习岗位。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职业指导和求职能力训练,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组织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开展模拟面试、简历诊断、职业规划等互动教学,组织企业参观、行业调研、岗位锻炼等体验活动。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