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黑龙江省工会条例(2)

第十四条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进行平等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劳动保护等事项,依法签订集体合同或者专项集体合同。集体合同、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工会可以代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所在单位或者行业代表组织签订集体合同,推动制定、完善劳动标准。

第十五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于收到工会意见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工会。

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提前五个工作日将理由通知本单位工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应当通知本单位所在地基层工会。工会认为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的,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于收到工会意见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工会处理结果。

第十六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之一,工会有权向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要求限期改正;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收到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后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于三十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工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拒不改正的,地方各级总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出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

(一)克扣、拖欠职工工资或者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的;

(二)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四)不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五)侵犯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六)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反集体合同的;

(七)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

(八)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情形。

第十七条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依法查阅、复制与侵权事实有关的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协助。

工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保守调查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个人信息。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发生职工因工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依法报告有关部门时,应当同时报告地方总工会。

工会应当派员参加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有关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通报工会。

用人单位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因工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工会有权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九条企业建立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应当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或者劳动关系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负责人,并接受所在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地方总工会或者产业工会业务指导。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办事机构可以设在企业工会。

女职工十人以上的企业应当有女职工代表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有同级工会的代表参加;可以依法聘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参与办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第二十条工会应当督促企业科学确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量、劳动强度、劳动报酬构成、劳动报酬支付办法等,强化职业伤害保障,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第二十一条工会应当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就业环境,督促用人单位依法执行婚假、产假、护理假、育儿假等制度,协助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母婴照料、托育托管等服务,保护职工生育和照顾家庭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可以通过建立法律服务组织等方式,在同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依法为所属工会和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

第二十三条工会应当开展帮扶送温暖、互助保障、就业服务等工作,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

工会应当开展文化、教育、体育、疗休养等活动,关心关爱职工身心健康,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工会可以通过建设服务站点、购买社会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为职工提供普惠性服务。

工会可以通过组织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劳动和技能竞赛、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技能培训等方式,为职工提高技能提供服务。

工会应当加强数字化建设,适应不同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推进网上工会建设,开展线上工会活动,提供宣传、培训、维权、帮扶等服务。

第二十四条根据政府委托,工会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与同级工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和与工会工作有关的行政措施,研究解决工会反映的职工群众意见和要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商会议,就劳动争议的预防、集体劳动争议和劳动关系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意见。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