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10)

2.营纵队变营横队(营并列纵队)

停止间口令:成营横队(营并列纵队),齐步——走。

行进间口令:成营横队(营并列纵队)——走。

要领:营指挥员或者营部踏步,各连依次进到营部左侧变为连并列纵队踏步,并向基准分队取齐,然后,听口令前进或者停止。营纵队变为营并列纵队,营指挥员或者营部踏步,各连依次进到营部左侧踏步,并向基准分队取齐,然后,听口令前进或者停止。

3.营指挥员位置的变换方法,参照本条第三项有关规定实施。

(五)旅的队形变换

旅的队形变换,参照营队形变换的规定实施。

第四十条 方向变换

方向变换,是改变队列面对的方向的一种队列动作。

(一)横队和并列纵队方向变换

停止间,通常是左(右)转弯或者左(右)后转弯,必要时可以向后转。

停止间口令:左(右)转弯,齐步(跑步)——走,或者左(右)后转弯,齐步(跑步)——走;向后——转,齐步(跑步)——走(当需要向后转走时,应当先下“向后——转”的口令,待方向变换后,再下“齐步——走”或者“跑步——走”的口令)。

行进间口令:左(右)转弯——走,或者左(右)后转弯——走。

要领:一列横队方向变换时,轴翼人员踏步,并逐渐向左(右)转动;外翼第一名人员用大步行进并同相邻人员动作协调,逐步变换方向(愈接近轴翼者,其步幅愈小),其他人员用眼睛的余光向外翼取齐,并保持规定的间隔和排面整齐,转到90度或者180度时踏步并取齐,听口令前进或者停止。

数列横队和并列纵队方向变换时,第一列轴翼人员停止间用踏步、行进间用小步,外翼人员用大步行进,保持排面整齐,边行进边变换方向,转到90度或者180度后,听口令前进或者停止;后续各列按照上述要领,保持间隔、距离,取捷径进到前一列转弯处,转向新方向跟进。

(二)纵队方向变换

停止间,通常是左(右)转弯,或者左(右)后转弯,必要时可以向后转。

停止间口令:左(右)转弯,齐步(跑步)——走,或者左(右)后转弯,齐步(跑步)——走;向后——转,齐步(跑步)——走(按照横队和并列纵队向后转走的方法实施)。

行进间口令:左(右)转弯——走,或者左(右)后转弯——走。

要领:一路纵队方向变换,基准兵在左(右)转弯时,按照单个军人行进间转法(停止间,左转弯走时,左脚先向前1步)的要领实施,在左(右)后转弯时,用小步边行进边变换方向,转到90度或者180度后,照直前进;其他人员逐次进到基准兵的转弯处,转向新方向跟进。

数路纵队方向变换时,按照数列横队和并列纵队方向变换的要领实施。

第四十一条 分队、部队敬礼

(一)停止间敬礼

要领:当首长行至距本分队(部队)适当距离时,指挥员下达“立正”的口令,跑步到首长前5—7步处敬礼。待首长还礼后礼毕,再向首长报告。报告完毕,待首长指示后,答“是”,再敬礼。待首长还礼后礼毕,尔后跑步回到原来位置,下达“稍息”口令或者继续进行操练。

(二)行进间敬礼

要领:由带队指挥员按照单个军人行进间敬礼的规定实施,队列人员按照原步法行进。

第四十二条 班的置枪(架枪)、取枪

班的置枪(架枪),通常以班横队实施。

(一)置枪

口令:置枪。

要领:自动步枪手、狙击步枪手,左脚向前1步,将枪放在右脚外侧前,枪面向右,托后踵(95式自动步枪托底)与脚尖齐。

班用机枪射手,左脚向前1步,左手打开脚架,两手协力将枪架在右脚外侧前,托后踵(95式班用机枪托底)与脚尖齐。

班用机枪副射手,左脚向前1步,将弹盒袋(95式班用机枪弹鼓)放在左脚前。

120反坦克火箭筒置筒时,组长左脚向前1步,将多用途支架置于地上,尔后左脚向左后方撤步的同时转体向左取下小三脚架,并安装三脚架,安装完毕后回到原来位置;一射手待组长安装好小三脚架后,左手握提把,右手握小三脚架卡齿座,打开脚架,左脚向前1步顺势将发射筒置于地上。其他射手,先放自动步枪,要领同自动步枪手;后放弹药背具,要领同班用机枪副射手。

听到“好”的口令,各枪手(筒手),一齐放手回原位,全班成立正姿势。

(二)架枪

口令:架枪。

要领:听到“架枪”的口令,班用机枪射手按照架枪的要领架枪;自动步枪手、狙击步枪手,左脚向前(左前、右前)1步,将枪靠在班用机枪护木上;班用机枪副射手的动作要领同置枪。

(三)取枪

口令:取枪。

要领:81式自动步枪手、03式自动步枪手、20式自动步枪手、20式精准步枪手、狙击步枪手,左脚向前1步,右手握护木(03式自动步枪握护盖,20式自动步枪、20式精准步枪握护手)取枪。

95式自动步枪手、20式自动步枪手,左脚向前1步,左手掌心向下,反握上护盖前端(护手前端),右手反握枪托中间部位,然后,按照肩枪的要领将枪送上右肩。

总共2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