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运行管理暂行办法
(2025年2月1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73号公布 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运行,运用数字技术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运行等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是指通过一体建设,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三级部署的全域高效协同数字化履职载体,是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智能中枢。
市级、区县级、乡镇(街道)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分别定位为城市大脑、实战枢纽、执行末端,共同支撑数字化应用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
第四条  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运行应当坚持党的领导,遵循系统推进、创新迭代、实战实效、集约利旧、安全可控的原则。
第五条  本市建立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运行中的重大问题。
市数据主管部门负责统筹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运行日常管理工作,指导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建设运行机构(以下简称建设运行机构)开展工作。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明确本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主管部门,确定本级建设运行机构及其职能职责,健全建设运行有关管理体制机制。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负责本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运行有关管理工作。
建设运行机构应当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运行提供技术服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运行有关工作。
第六条  本市依托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开展数字化履职,构建协同高效的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履职效能。
第七条  本市按照共建共享共用要求,加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基本能力建设,持续迭代升级形成体系能力,全面支撑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
第八条  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相关工作,培育全域城市运行和治理的数字生态。
第二章  建设管理
第九条  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应当按照全市统一构架进行建设,包括以下要素:
(一)数字资源支撑体系;
(二)核心功能模块;
(三)板块、跑道、子跑道;
(四)关键绩效指标和体征指标;
(五)全域感知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
(六)数字化应用和数字驾驶舱;
(七)人工智能赋能能力;
(八)本市明确的其他要素。
第十条  本市推动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构建数字资源支撑体系,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提供数字资源支撑。
市数据主管部门应当推动政务公有云资源、电子政务外网、数据资源体系等一体建设,开发部署全市统一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实行数字资源统筹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开发数字化应用,归集和使用数据、算力、算法等数字资源。
第十一条  本市持续迭代完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任务中心、事件中心、智能分拨等核心功能模块,支撑事件高效流转、处置。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托核心功能模块,高效流转、处置各类事件。
第十二条  本市构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板块、跑道、子跑道工作体系,根据有关要求设置和动态调整板块、跑道、子跑道。
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党建统领、经济发展、设施运行、社会治理、应急动员、文明创建、生态景观、生产生活服务等板块设置要求,基于核心业务数字化履职需要提出跑道、子跑道设置建议,按照有关规定报请批准后,纳入本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推动本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承接市级板块、跑道、子跑道。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实际可以提出增设特色跑道、子跑道的建议,按照有关规定报请批准后,纳入本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板块设置要求,推进本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板块、跑道、子跑道建设,结合实际可以增设特色跑道、子跑道。
第十三条  本市根据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板块、跑道、子跑道工作体系,统筹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明确城市运行目标,量化城市治理效果,实现实时动态监测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情况。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