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化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决定(2)

四、全面落实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重点举措

进一步规范基层民主选举。规范基层直接民主选举,制定修订代表法实施办法、城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开展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和人大代表选举。在村(社区)设立400个法治观测点,选任1500名法治观察员,加强民主选举监督。规范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制定区域(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指导意见,修订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等制度,持续推动基层民主向小型微型企业、向新业态行业拓展延伸,保障职工民主权利。

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发挥3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和40个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在全市范围内指导发展立法信息员(工作监督员、民情联络员),健全法规民意征集一件事、邀请公民参与协商等制度。持续打造“渝里乡商”等基层议事协商工作品牌,在1031个乡镇(街道)及所辖村(社区)全覆盖开展议事协商,乡镇(街道)每年邀请人民群众列席有关会议2次以上,邀请人民群众20人以上。积极推广线下“三方议事”、线上“向人民云报告”,院落民主说事议事理事等做法,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民参与协商机制,保证人民的利益要求能够畅通表达,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形成凝聚各方面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进一步优化基层民主决策。常态化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实施率达到100%,38个区县全面推行区县人大“年中会议制”,深化拓展乡镇人大“季会制”,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推动企事业职工合理化建议、职工代表提案双延伸,迭代升级职工代表提案跟踪、反馈和评估闭环管理机制。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有序参与等工作机制,推动基层重大问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进一步细化基层民主管理。健全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邀请公民列席人大专委会会议制度。深化“渝工议事”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改革,打造30个标志性民主管理建制扩面点、120个民主管理工作联系点。推进乡村“院落微治理”改革,建立互助互惠自我管理机制,运用推广“院落微治理”及数智化应用场景“小院家”的乡镇(街道)700个以上,行政村及涉农社区4000个以上,开展数智化微治理院落1.8万个以上,高质量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

进一步创新基层民主监督。坚持广泛征集监督项目建议,常态化邀请人民群众参加各级人大开展的专项工作评议、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等活动,推动法律法规正确有效实施,监督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全面迭代完善1.1万个代表家站点,建立财经监督、司法监督等联系点,为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参与人大监督搭建常态化工作平台。推动已建工会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代表述职述责机制,接受职工评议和监督,试点区县职工代表大会建制率、厂务公开建制率达87%以上。拓展基层法治观测点和观察员制度改革,建立法治观测多跨融合机制,常态化开展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问题的专项督察。

五、坚决扛起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人大使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具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各级人大的职责使命,也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全市各级人大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必须坚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全市中心大局,立足人大法定职能,按照市委对人大提出的“四个显著效果”“四个方面重点任务”“四个进一步”等工作要求,带头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层层放大人大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职能优势、组织优势,坚决扛起深化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职责使命,切实把市委提出的“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积极推动人大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法定职能向基层延伸,融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发区(园区)工作,不断夯实人大履职行权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依托人大代表家站点,积极打造集成式标志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巴渝实践站,实现与基层党建、公共服务、平安法治、居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渠道的贯通、融合、协同;锚定“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建强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人大机关干部“三支队伍”,提升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相适应的能力水平,建立健全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大制度体系,有效服务保障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行稳致远,为全国大局贡献更多重庆人大力量。

六、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人大代表应当站稳政治立场,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按照代表法关于加强代表履职和管理的要求,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