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的决定
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的决定》已于2024年10月25日经朔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于2024年11月22日经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年12月3日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的决定》的决定
(2024年11月22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朔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4年10月25日通过的《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的决定》,决定予以批准。
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的决定
(2024年10月25日朔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2024年11月22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
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县坚持不懈开展植树造林,生态建设成果显著,创造了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的生态奇迹,孕育和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为了保护和巩固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传承和弘扬“右玉精神”,进一步促进右玉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保护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生态保护优先,综合施策、严格监管,不断巩固和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
二、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工作的领导,强化《关于支持和推动右玉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推动实现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目标。
市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公安、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相关工作。
三、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传承和弘扬“右玉精神”工作的统筹指导、督促检查。
右玉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挖掘“右玉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展文物资料历史价值的研究,编纂、出版、制作传承弘扬“右玉精神”的知识读本、理论书籍、影视作品,讲好新时代右玉故事。
右玉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建设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四、右玉县人民政府是加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
右玉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市、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的工作部署,细化任务举措,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工作落实。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抓好生态资源的管理、保护等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五、右玉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并将保护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六、右玉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工作。
七、右玉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形成参与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八、对在右玉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九、右玉县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实行分类指导、科学施策:
(一)鼓励有序发展生态旅游、特色种养、康养产业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文化领域产业,加大生态文化旅游业开发力度,推进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
(三)加强林草生态工程建设,因地制宜选择乡土树种、草种,构筑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林草体系;
(四)对退化、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草原,划定治理区,采取围栏封育、补播改良、切割松耙、沙障固沙等措施,组织专项治理。
严格控制林地转为非林地,确保林地保有量不减少。因各类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减少的公益林林地面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整补充。
十、右玉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公益林经营者对公益林中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残次林等低质低效林,采取林分改造、森林抚育等措施,提高公益林的质量和生态保护功能。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