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贯彻实施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4)
【典型意义】
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将变更决定置于行政复议决定体系的首位,意在强化行政复议的监督效能,未正确适用法律是行政复议机关适用变更决定的法定情形。本案因家庭纠纷而起,后演变成治安案件,是诸多涉家庭暴力、婚姻矛盾案件的缩影,具有时间长、矛盾深、隐蔽性强的特点,如何准确定性、正确适用法律是行政机关面临的难题。本案中,行政复议机关遵循过罚相当原则,综合全案证据准确认定原处罚行为未正确适用依据,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作出变更案涉行政行为的情形,直接变更为对申请人不予行政处罚,公正高效解决了行政争议,避免程序空转,符合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优先适用变更决定的立法精神,对同类案件的处理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案例三 专家点评
综合审查全面认定 准确适用变更决定
——杨某不服北京市某市辖区公安分局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案
杨伟东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行政复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变更决定是修订前的行政复议法已规定的行政复议决定方式,但在行政复议实践中存在使用率低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复议作用的发挥。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突出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将变更决定置于行政复议决定体系的首位,为变更决定的适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然而,行政复议机关要准确适用变更决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更大的责任心和更强的能力作支撑。本案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表明行政复议机关的积极立场和态度是发挥变更决定作用的前提,更在于充分体现综合审查全面认定案情是准确适用变更决定的关键。
一是积极化解争议的立场和态度是适用变更决定的前提。修订后的行政复议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适用变更决定有三种情形。表面上,要适用情形三“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经行政复议机关查清事实和证据”作出变更决定,难度大。然而,事实上,前两种情形的适用也需要以事实清楚和证据确凿为前提。情形一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但是内容不适当”;情形二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但是未正确适用依据”。实践中,准确适用变更决定,均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本案涉及的是第二种情形,案件因家庭纠纷而起,后演变成治安案件,时间长、矛盾深,要适用变更决定涉及证据和事实认定,继而是定性和适用法律,具有复杂性。面对这一情况,行政复议机构秉持积极化解争议的立场和态度,促成了变更决定的适用。
二是全面审查证据和事实是适用变更决定的关键点。要准确适用变更决定,必须全面审查案件的证据和事实,本案所出现的复杂局面更是如此。行政复议机构对证据和事实的审查,没有限定已有证据,而通过审查发现了与案件密切关联的证据,即北京市某区法院曾作出民事裁定书。该裁定禁止童某对杨某实施家庭暴力,禁止童某骚扰、殴打、威胁申请人及其家人,这构成了本案后续适用法律和定性作出变更决定的关键性证据和事实。
三是综合案情准确定性促成变更决定的作出。有了前述事实和证据作支撑,行政复议机关综合案件起因、双方过错、申请人实施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结合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精神,认定申请人的行为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情节特别轻微的情形,依法不应予以处罚,从而决定将对申请人行政拘留3日的行政处罚变更为不予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机关综合分析案情,准确定性和适用法律,最终促成变更决定的作出。
案例四
某公司不服云南省某州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案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行政处罚 处罚幅度不适当 变更罚款金额
【基本案情】
2024年10月,被申请人云南省某州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中发现,申请人某公司负责运营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备膜柱下的一根水管爆裂,经过15分钟的抢修,设备恢复正常,但导致部分未完全处理的渗滤液外流,外流的渗滤液未重新进行收集处理排入外环境。次日,被申请人对其进行立案调查,对该垃圾填埋场外环境进行采样监测,监测报告显示:化学需氧量超标1.02倍,氨氮超标0.104倍,总磷超标1.24倍,存在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行为。2024年11月,被申请人对申请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申请人立即改正排放水污染物的违法行为,处罚款107000元。申请人不服,于2025年1月向州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复议办理】
行政复议机构审查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行政处罚决定确定的罚款金额是否合法适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经核实,申请人的厂区设备管理人员巡查发现水管爆裂仅持续5分钟,并在发现水管爆裂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关闭了设备、更换爆裂的水管,经过15分钟的维修,设备恢复正常,避免了污染的扩大,积极消除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在行政复议期间,被申请人就案涉发生地下游生态环境监测点进行调查后认定,未对下游水源造成污染风险,上述情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关于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规定以及《云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规则和基准规定(2023版)》关于行使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合理原则、过罚相当原则的规定。被申请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关于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规定,对申请人给予107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没有考虑到申请人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积极整改的态度、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及社会危害程度等符合减轻处罚的情形,违反了过罚相当原则。行政复议机关遂作出变更原行政行为的决定,将罚款金额由107000元人民币变更为50000元人民币。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