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吉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3)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雷电易发区和其他雷电灾害重点防御区域的公共防雷设施建设。
第三十五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巨灾保险等产品和服务。
第三章 监测、预报和预警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监测网络体系,加强气象灾害易发区域和多发区域、防御重点区域气象监测站点建设,根据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需要建设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做好气象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
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等部门根据防灾减灾需要设置气象监测站点的,应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并与气象监测站网规划布局相协调,避免重复建设。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气象灾害监测信息网络,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法及时提供雨情、水情、风情、旱情等监测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互联互通。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第三十九条 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向社会统一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通报。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分灾种、分路段、分水域的精细化交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强化恶劣天气道路安全气象保障。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在学校、医院、机场、港口、车站、旅游景点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传播设施。有关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公众传播接收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收到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应当利用微信短信、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上门告知等方式及时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四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相关单位确定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应急联络、信息传递、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第四十三条 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网络等媒体应当及时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要求及时增播、插播或者刊登。
电信运营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无偿向灾害预警区域手机用户发送应急短信,提醒社会公众做好防御准备。
第四章 应急处置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作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决定,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向社会公布,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需要,作出停课、停产、停工、停运、停业的决定。
第四十五条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所属的气象台站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天气实况、变化趋势和评估结果,根据灾情应对需要,启用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开展现场气象服务。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确定的分工,做好应急处置有关工作: (一)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核查灾情、上报灾情信息,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物资供应点,并与粮食和物资储备主管部门做好应急救灾物资调运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配合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互救,督促有关单位监控重大危险源,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等卫生应急工作,保障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和设备供给; (三)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部门和单位应当开辟快捷运输通道,优先运送伤员和食品、药品、设备等救灾物资,及时抢修被毁损的道路和交通设施; (四)能源、通信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电力、通信应急保障工作,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期间的电力、通信畅通,组织有关单位抢修被破坏的电力、通信等公共设施;
(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勘察受损建筑物并开展安全评估,标注安全警示,保障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运行; (六)水利主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量调度,及时修复损毁的水利设施,组织开展防汛抗旱工作; (七)公安机关应当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紧急转移,配合相关救援机构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在危险区域划定警戒区,封锁危险场所;
(八)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应当对景区景点的旅游活动加强防范和预警,必要时停运有关设施设备,关闭景区景点。 其他部门和单位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好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