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关于医防管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4)
(三)培训保障。培训组织单位要切实履行学员管理主体责任,为实施培训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员所在单位要支持培训工作,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附件:1.医防管人才临床能力专项培训细则
2.医防管人才公共卫生能力专项培训细则
3.医防管人才管理能力专项培训细则


附件1

医防管人才临床能力专项培训细则

一、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共6个月,其中集中授课3周,医院有关科室轮转20周,集中交流总结1周。
二、培训内容
(一)临床基础知识
1.传染性疾病诊治知识: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治和防控流程等。
2.非传染性疾病诊治知识: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非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流程、管理方法等。
(二)医疗机构运行管理
熟悉医疗机构日常诊疗业务管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医保管理等相关制度、规范及工作流程等。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模拟演练,如传染病暴发时医疗机构内的全流程管理、资源调配、上下协同等,熟悉医疗机构平急转换机制,确保高效应对。
三、培训安排
(一)集中授课(3周)
培训目标:掌握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收治相关流程,传染病激增或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如何进行平急转换。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以专业知识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
模块 内容 时长(天数)
临床能力 临床基础知识 1
传染性疾病诊治知识 4
非传染性疾病诊治知识 3
医院管理能力 医院运行基础知识 3
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知识 3
阶段总结 情景模拟演练 1
合计 15
(二)轮岗实践(20周)
以医疗机构临床和管理一线跟班工作学习为主,穿插集中学习,详见下表。
模块 科室 时长
(周数) 培训目标 培训内容
临床
能力 感染性疾病科(含感染科、消化科、呼吸科) 6 熟悉感染科、消化内科和呼吸内科运行管理现状、感染性疾病诊治和隔离流程;熟悉常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与诊疗流程和管理方法;熟悉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检查。 1.感染科病房设计和布局及通风;
2.感染性疾病科、消化内科和呼吸内科运行和管理;
3.感染性疾病的接诊流程和防护措施;消化系统疾病多学科会诊及转诊流程;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疗流程;
4.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吸烟、环境污染与健康);
5.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检查(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影像检查)。
6.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上报和应急处置;
7.参与一起急性传染病现场处置(如有/桌面推演)。
门急诊(含急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 4 熟悉急诊对常见急症、传染病危重症救治和防控过程。熟悉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运行管理现状和诊治流程。 1.急诊功能区域划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建设要求及布局;
2.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运行管理现状;
3.常见急症及急危重症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接诊、抢救以及转诊流程;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疾病收治流程;新发突发传染病急诊科应急预案;
4.急诊区域、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医院感染防控和职业暴露处理措施;
5.急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常见病原体检测流程、传染病报卡流程;
6.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急状态下急诊科运行所需的资源配置和监测。
医院管理能力 医务部门
3
熟悉医院医疗管理制度和相关流程;了解医疗质量管理、不良事件管理流程;了解依法执业相关制度;了解新技术准入流程;了解医疗应急流程和组织实施。 1.医疗管理制度和流程;
2.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
3.应急管理制度和流程;
4.依法执业和多点执业;
5.新技术准入相关要求或参与专家会议、列席旁听;
6.参与编写一项医疗(放射、创伤、传染病等)应急预案。
院感疾控部门 4 掌握医院感染的定义、防控措施;掌握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防控措施;了解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了解医疗机构感染主动筛查、职业暴露的上报、处理流程。 1.医院感染定义及现患率调查流程;
2.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
3.医院感染监测及院感暴发调查;传染病监测预警及疫情应急演练(桌面推演);医疗机构传染病责任清单;
4.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防控,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
5.参与重点科室(ICU、血透室、内镜中心、发热门诊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督导工作;
6.参与医院感染的日常督导工作(医疗废物的管理、手卫生、清洁、消毒等);
7.医防融合在医院的实践现状、疾控监督员和平急转换的实施情况;参与编写防护装备储备预案。

医保部门 3 熟悉医保有关政策、医院医保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了解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的业务联系、医保数据的利用等。 1.医院医保管理制度和流程;
2.基金日常监管流程;
3.医疗机构DRG/DIP支付管理;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