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崇左市旅游民宿促进条例

(2024年8月27日崇左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2024年11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促进措施

第三章 经营规范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旅游民宿促进发展、经营规范、监督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旅游民宿,是指利用本地民居等相关资源,为消费者体验当地自然景观、特色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小型旅游住宿场所。旅游民宿规模界定标准,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

第三条 旅游民宿发展应当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便利准入、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旅游民宿的促进工作,建立旅游民宿发展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制定旅游民宿发展相关政策,研究解决旅游民宿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旅游民宿的促进、服务、管理等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配合做好旅游民宿开发和管理工作,引导村(居)民盘活宅基地、房屋等资源。

第五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旅游民宿发展统筹协调日常工作,指导开展经营管理业务培训,组织旅游民宿经营者参加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宣传推广。

发展改革、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林业、消防救援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旅游民宿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章 促进措施

第六条 市级人民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旅游民宿发展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旅游民宿发展专项规划应当纳入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整合联审环节,提高证照办理效率。

除国家和自治区有相关规定外,不得增设开办旅游民宿限制性条件。

第八条 支持旅游民宿经营者通过租赁、置换、联营等方式,依法盘活城乡闲置建设用地、房屋和其它相关设施,用于发展旅游民宿。

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自营、合作经营、联营、租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体房屋等方式,发展旅游民宿。

第九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乡村振兴、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农村电商、文化和旅游相关资金,完善旅游民宿集聚区污水处理、路网、游客服务中心、导览标识等配套设施,开通旅游民宿目的地客运专线,为游客提供便利。

第十条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展旅游民宿经营者融资渠道,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加大对旅游民宿产业的信贷支持。

鼓励旅游民宿经营者投保公众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财产险、自然灾害险、火灾事故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等商业保险,防范经营风险。

第十一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品牌培育、品牌引进和企业整合,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旅游民宿品牌。

支持旅游民宿经营者在建筑设计、空间布局、装修装饰、景观营造等方面融入山水田园、左江花山、天琴艺术等特色文化元素,提供特色产品与服务。

第十二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旅游民宿行业协会通过下列方式促进旅游民宿行业发展:

(一)制定行业服务规范;

(二)组织开展旅游民宿相关业务、技能培训;

(三)向有关部门反映旅游民宿经营者的意见和诉求;

(四)调解旅游民宿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纠纷。

第十三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旅游民宿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政策,支持设有旅游人才培养专业的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旅游民宿经营者合作设立旅游民宿人才培养、创业基地,鼓励优秀人才返乡参与旅游民宿创业。

市、县级人民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消防救援等有关部门,对旅游民宿从业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培训工作。

第十四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建立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奖励机制,对获得等级的旅游民宿给予奖励。

文化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协同做好旅游民宿等级评定的宣传指导工作,支持旅游民宿经营者参加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复核工作,并向社会公开旅游民宿等级名录。

第十五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将旅游民宿宣传推介纳入年度旅游宣传计划,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的整体推介机制,依托新媒体、新平台推介特色旅游民宿品牌。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