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

(三)提升运输组织效率,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9.大力发展水水中转。优化长江、西江等干线江海联运体系,发展一批重点联运港口,培育一批江海联运品牌航线。完善长三角、珠三角水网地区江(河)海联运体系,提升码头设施功能,提高联运效率。研究拓展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运输范围和运输货类,积极发挥平陆运河、小清河等新建入海通道河海联运功能。

10.强化综合运输一体衔接。加快港口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强内河航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推动内河航运与国际海运、公路、铁路等方式间规则标准衔接,推进作业单证“无纸化”和业务线上办理,加强信息交互、数据共享,推动联运“一单到底”。鼓励从工厂园区源头开展“散改集”,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加强船舶班期与铁路运输计划的衔接,提升集装箱、大宗散货铁水联运运输组织效率。

11.因地制宜发展船队运输。支持京杭运河、黑龙江等创新发展绿色、高效顶推船队,推动规模化应用,发展大宗货物固定航线船队运输。鼓励长三角等水网地区积极培育船队经营主体,探索发展机动船与驳船组合运输模式。引导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结合通航条件、货源情况等因地制宜发展船队运输。推动船舶编队航行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12.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积极研发绿色船舶动力技术,加快构建绿色智能船舶技术规范体系。加快电池动力技术在中小型船舶、中短距离运输等场景应用,鼓励电动船定班、定线规模化应用。积极推动LNG、甲醇动力技术在中大型船舶、中长距离运输场景应用,探索推动氢燃料电池动力技术应用。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注及充换电设施建设,完善船舶燃料加注作业和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制定充电设施建设等标准。鼓励实施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优先靠离泊、优先过闸等支持政策。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运输船舶,研究制定《船舶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

13.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港作机械和港内运输装备使用绿电、氢、LNG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常态化运行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提升内河港口煤炭、焦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集疏运清洁运输比例,新改扩建港区优先采用清洁运输方式。因地制宜推动具备条件的港口新增和更换作业机械、港内车辆等优先使用新能源。稳妥有序推进干散货专业码头作业抑尘设施建设和全封闭改造。推动油船和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应装尽装。依法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

14.建设绿色美丽航道。积极推进绿色航道建设养护,严格落实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研发应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依法有序开展航道整治、养护疏浚砂和建设土石方综合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美丽航道,组织开展以设施美、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为内涵的“美丽航道”建设行动。

(五)推动智慧创新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15.推动设施装备智慧化。研究制定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设评价标准,推进高等级航道和具备条件的内河主要港口应用智能感知设备、数字孪生等技术,推动港航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大力发展内河智能航运,强化港口、航道、船舶系统集成,积极研发船舶智能辅助系统及船岸协同技术,研究“岸基驾控、船端值守”船舶航行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划定适宜航段开发智能航运航线。

16.推动运营服务智慧化。推动主要港口重点提升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作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创新港口数据服务。推进跨区域通航建筑物船舶过闸联合调度,推广智慧化船舶过闸服务和智能化船闸管理新模式。依托全流程数字化凭证和区块链等技术,大力推动航运贸易数字化发展,拓展丰富应用场景。

17.推动行业管理智慧化。完善港口航道运行监测机制,充分利用智慧化监管手段,实现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可视、可控、可指挥、可调度。积极推行“互联网+监管”,提高行业监管效能。推广应用“智能卡口”“船舶AI智能监控”,提高船舶安全监管水平。依托国家相关信息共享平台,推动跨部门、跨行业数据共享,推行监管互认、执法协作。

(六)加强与经济产业融合,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

18.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长江、西江黄金水道和京杭运河大通道作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沿江沿河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积极构建中西部地区通江达海水运通道,服务支撑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推动江淮、平陆等新建运河依托内河航运支撑服务流域经济发展。加强国境国际河流航道综合开发利用和养护管理,支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

19.推动港产城协同发展。鼓励内河港口企业拓展港口市场腹地,促进大宗商品交易、农产品加工、跨境电商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发挥内河航运在促进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运输保障作用,积极服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内河航运与重点临港产业、物流业的衔接,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短支航道“通港达园”。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