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主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5)

  (一)经实践证明,项目技术路线不合理、不可行,或项目无法实现任务书规定的进度且无改进办法;

  (二)项目执行中出现严重的知识产权纠纷且无法解决;

  (三)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资金、原材料、人员、支撑条件等未落实或发生改变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进行;

  (四)组织管理不力或者发生重大问题导致项目无法进行;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严重科研不端行为,未按规定进行整改或拒绝整改;

  (六)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国家政策法规变化等不可抗因素导致项目无法继续实施;

  (七)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其他可以撤销或终止的情况。

  第三十九条 针对批复撤销或终止的项目,项目牵头单位应对已开展工作、已购置设备仪器、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作出书面报告,经专业机构核查并报水利部审核批准后,依规完成后续相关工作。对于因非正当理由致使项目撤销或终止的,应调查核实后,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问责,对科研失信和违规行为,纳入科研诚信记录。

第六章 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第四十条 专业机构应制定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方案,报水利部审定,项目执行期满后启动综合绩效评价工作。项目承担单位应在执行期结束后2个月内完成综合绩效评价准备,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相关材料。项目下设课题的,项目牵头单位应在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前组织完成课题绩效评价。项目执行期结束后6个月内,水利部国科司组织专业机构依据项目任务书和有关要求分类开展综合绩效评价,按程序报批后向项目承担单位下达综合绩效评价结论。

  第四十一条 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须申请延期的,项目牵头单位应于项目执行期结束前6个月以上提出延期申请,经专业机构提出意见报水利部审核同意,由专业机构批复后延期执行。项目延期原则上只能申请1次,延期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未按要求提出延期申请的,按正常进度组织绩效评价工作。

  第四十二条 水利部国科司会同相关业务司局及流域管理机构、相关行业部门(单位)组织专业机构根据不同项目类型,成立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采用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估和测试、用户评价等方式,依据项目任务书所确定的任务目标、考核指标和有关要求开展综合绩效评价。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一般由技术专家、财务专家和成果应用单位等共同组成。专家执行回避制度。

  第四十三条 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注重核心目标和代表性成果,突出科技成果在解决水利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我国水安全关键问题、支撑行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重点评价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辐射带动作用及产生的效益,确保创新成果实用、管用、效用。

  第四十四条 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在审阅资料、听取汇报、实地考核、观看演示、提问质询的基础上,充分听取水利部相关业务司局及流域管理机构、相关行业部门(单位)等成果应用单位意见后,按照通过、未通过两种情况形成综合绩效评价结论。其中,通过分为优秀和合格两种情形。

  (一)按期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书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且取得重大成果或对行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为优秀;

  (二)按期完成或基本完成项目任务书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为合格;

  (三)未完成项目任务书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未通过。项目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存在弄虚作假,或未按相关要求报批重大调整事项,或不配合评价工作的,按未通过处理。

  第四十五条 对未通过综合绩效评价的项目,结余中央财政资金由专业机构收回。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水利部视情采取阶段性或永久限制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并按程序纳入科研诚信记录。

第七章 项目成果管理

  第四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相关规定填写科技报告和成果信息,纳入国家科技报告系统和水利部科技成果库。

  第四十七条 项目形成的研究成果应标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字样及项目编号,英文标注:“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专利应按有关要求落实声明制度。第一标注的成果作为综合绩效评价或评估的确认依据。

  第四十八条 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和转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相关单位应事先签署正式协议,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归属及权益分配。为了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许可他人有偿实施或者无偿实施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

  第四十九条 水利部在重点专项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相关科技保密制度和规定的落实,对涉及科技敏感信息和国家秘密的项目及其研究成果,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并严格管理,分级分类做好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第五十条 水利部国科司会同相关业务司局及流域管理机构、相关行业部门(单位)充分发挥相关领域、行业、产业优势,为项目成果转化应用创造良好条件,协调调动各方政策和资源,加强跟踪问效,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发布技术推广目录、组织比测验证、扩大应用场景等方式,加快推动优秀项目成果转化应用和产品迭代升级。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