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2023年10月27日连云港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23年11月29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根据2025年2月27日连云港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25年3月27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的《连云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决定》修正)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市场环境
第三章 政务服务
第四章 监管执法
第五章 法治环境
第六章 人文环境
第七章 监督保障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规范监管执法,优化政务服务,完善法治保障,持续打造“连心城、贴心港”的连云港营商环境品牌。
第四条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强支点、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加强区域合作和融合发展,在法治框架内制定、调整和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探索具体可行的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做法。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统筹推进机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本市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发展改革部门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优化营商环境日常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开发园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等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赋予的相关职责,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荣誉激励,鼓励企业家创新,形成尊重企业家风尚、发挥企业家作用的社会氛围。
第二章 市场环境
第七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实际制定并公布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构建连云港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鼓励市场主体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对推动碳中和等绿色低碳技术革新和应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予以优先支持。
第八条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企业发展对外贸易,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强支点,加强与国外城市、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交流,促进市场要素便捷流动。
探索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和联动创新发展区联动改革、联动创新、联动发展,实现政策联动、功能互补、优势叠加。
发挥连云港国际枢纽海港优势,加强港口口岸协同,推进“铁公水”“海江河”多式联运品牌建设,增强本市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和东中西区域的交通物流影响力。
第九条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第十条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蓝色粮仓”,支持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推进深远海养殖、海洋休闲渔业、渔港经济区、远洋捕捞、海洋文创旅游等项目建设。
第十一条 鼓励引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安防、基层社会治理、公共资源交易、城市管理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持续打造连云港电商品牌,壮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培育发展各类跨境电商企业,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构筑跨境电商发展良好生态圈。
第十二条 强化全球招商推介,加强投资促进服务,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统筹协调、考核激励、跟踪服务机制,建立招商项目落地保障责任制,对重大招商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对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企业,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人才、住房、员工落户、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服务。
第十三条 支持知识产权创造,鼓励企业按照标准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引导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深度合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及其成果转化收益。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资产证券化、保险等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推出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产品。
第十四条 推动建立科技研发资源与服务开放共享平台,针对特色主导产业,整合科技设备、基础设施、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研发信息等各类资源,推动研发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总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