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国家版权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版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2)

(八)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指导各级执法部门开展版权执法工作。持续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青少年版权保护季、院线电影版权保护等专项行动,突出大案要案查办和重点行业专项治理。

(九)突出版权保护重点领域。加强重点网站平台版权监管,完善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及侵权防控机制建设,强化重点领域版权专项整治。加大对影视和网络视听、网络文学、电商、搜索引擎等领域的版权保护力度。依法惩治版权领域恶意维权、虚假维权和非法集体管理等不法行为。

(十)强化协调联动保护。加强版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效衔接,与司法机关探索建立协同保护机制,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加强与“扫黄打非”、工信、公安、文旅、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协调联动和联合监督检查,提升侵权盗版打击效能,促进版权要素市场健康发展。会同市场监管、发展改革等部门推动完善行业版权自律规范,建立健全版权信用监管体系。

(十一)完善版权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完善版权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引导版权纠纷当事人积极运用相关机制定纷止争,通过多种调解方式,有效降低版权诉讼发生率和版权纠纷矛盾升级概率。加强版权纠纷调解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十二)深入推进软件正版化。充分发挥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持续巩固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进一步推进教育、卫生健康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软件正版化工作。开展软件正版化督导检查,持续将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五、加强版权对外交流合作,提升版权国际话语权

(十三)深化与国际组织、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版权交流合作。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合作机制,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高层次版权交流合作,巩固发展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版权对话合作机制。

(十四)积极参与版权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完善和实施。推动保护广播组织条约、保护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条约等国际版权规则制定。参与双边和区域性版权协定磋商,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的版权相关工作。

(十五)建立健全版权国际贸易服务机制。编制重点国家和地区版权营商环境指南,指导企业开展版权海外业务。继续开展版权海外风险防控工作,推动建立多部门、多层级、多行业的国际版权联动应对机制,支持我国企业在海外开展版权维权行动。支持各级版权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版权国际组织的相关活动,与海外同类机构建立联系合作或代表关系。

(十六)加强版权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版权法律故事、版权产业故事、版权保护故事、版权国际合作故事等。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专业会议等平台,组织开展民间文艺、版权执法、中小企业创意产业发展、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等展览展示。

六、创新版权宣传方式,推动版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十七)创新版权宣传推广方式。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广播、短视频等多种载体,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联动宣传,利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平台,不断扩大版权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建立健全政府活动宣传、媒体传播报道、国际交流互鉴的版权宣传格局。

(十八)发挥会议论坛展会的宣推作用。积极办好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国际版权论坛、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等版权专业性会议论坛展会,发布年度版权保护权威信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版权相关会议论坛展会,展示版权成果、扩大版权影响力。鼓励各地区各领域聚焦主题,组织开展专业化的版权会议,打造版权宣传品牌。

(十九)加强青少年版权宣传教育。有效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发挥校园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通过版权专题讲座、民间文学艺术活动、创意创新赛事及征文活动等方式引导青少年树立版权保护意识,切实提升版权影响力。

(二十)引导企业扩大海外宣传。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版权培训、优秀版权示范企业展览展示、多双边版权合作等活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

七、保障措施

全面加强党对版权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版权主管部门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版权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按照职责分工,贯彻落实版权有关扶持政策,做好重点行业、重点工程、重要项目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追踪发展动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加强版权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版权理论研究。建立全国版权工作专家库,鼓励推动高校成立版权智库和研究教育基地。加强高校与版权主管部门、版权社会机构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健全版权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畅通版权从业人员职称申报渠道。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相关法规:
·国家版权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著作权行政执法证据审查和认定工作的通知 / 国家版权局(2020-11-15)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