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南昌市关于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方案的通知
洪府办规发〔2025〕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市直各有关单位:
《南昌市关于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5年7月16日
南昌市关于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精神,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南昌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现有基础禀赋与特色优势,瞄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方向,强化省会引领和区域协同、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协同、整车和零部件协同,坚持创新引领与市场应用并重,进一步补齐产业链、完善供应链、优化创新链、拓展服务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二)发展目标
以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南昌经开区为核心发展区,新建区、高新区为协同发展区,构建“双核引领、两翼协同”产业布局,将南昌汽车产业集群打造成产业优势明显、制造能力先进、协同创新力强、优质要素集聚、治理机制高效、开放合作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到2027年,力争汽车产业规模以上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汽车产量达到80万辆,年均增长19%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5万辆,实现商用车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规模快速增长。
——产业配套显著完善。到2027年,力争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新增60家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营业收入达到700亿元,建成结构合理、种类齐全,在国内极具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集群。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27年,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和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国家级汽车研发检测公共平台及产业化发展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产品出海能力提高。到2027年,力争实现整车及KD件年出口突破25万辆(套),年均增长25%,建成面向全球的整车出口基地,初步实现向品牌及技术输出等价值链高端环节跃升。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集群综合实力,建设在全国有竞争力的汽车之城
1.壮大整车企业。进一步推动整车企业靠大联强发展,持续深化整车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头部车企、造车新势力开展资产重组、产能合作、代工转产等战略合作,全力盘活存量资源和现有资质、产能,提升整车产销规模。鼓励整车企业通过开发、引进等方式创新迭代整车新产品,提高整车产品竞争力。到2027年,力争实现整车年产量80万辆。[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有关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以下重点任务、支持政策均需各有关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落实,不再列出]
2.引育链条企业。加大企业招引力度,动态优化更新产业链“四图五清单”,瞄准整车企业和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节能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汽车制造设备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开展强链延链补链行动,补齐短板弱项。加强链主企业培育,建立重点培育清单,一企一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链式招商,引进上下游企业或配套项目。力争每年新增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中小企业局)
3.推进项目建设。树牢“项目为要”理念,建立重点项目调度工作机制,针对前期准备、开工建设、续建完工、竣工投产和达标达效等不同阶段实施全流程服务。加大汽车集群用地支持力度,对汽车产业重大工业项目保障土地供给,做到应保尽保。提升服务汽车集群发展所需的电、热、水、气、交通、物流等配套设施水平,做好配套规划,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推进轻型商用车电驱桥项目、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研发生产项目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早日达产。力争每年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含)以上重点项目20个。(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南昌供电公司)
(二)推动智能电动转型,构建多赛道并行发展格局
4.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立足南昌市产业链和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纯电动、插电混动、增程混动、燃料电池等多技术路线发展,加快推进产品提档升级与谱系化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公务、出租、物流等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全市科学布局、全景可视的“充电一张网”。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开展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到2027年,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25万辆。(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管局)
总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