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修订印发《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业务经办和征收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3)
第十七条 平台企业总部跨省异地缴纳职业伤害保障费的,通过税务机关提供的跨省异地电子缴税等渠道,或者按照与省级税务机关约定的方式办理。职业伤害保障费款先缴入国库再划转至省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八条 平台企业总部在申报缴费过程中因操作错误、系统故障造成多缴费款的,可以申请退还。职业伤害保障费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受理核验退费申请,并通知经办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职业伤害确认与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九条 《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中“履行平台服务内容”分别是指网约司机提供的驾乘、即时配送提供的食品(物品)配送、同城货运提供货物运输及搬运服务等。
《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确认的情形,主要是指受平台企业常规管理的新就业形态人员(包括已注册但当日尚未接单的人员),根据平台管理要求,在指定时间前往指定场所进行定位考勤考核、参加业务培训等事宜,或者在执行平台订单任务后返回日常居所的合理路线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属于职业伤害保障范围。
第二十条 新就业形态人员发生事故伤害的,可以通过平台企业在应用客户端中设置的“一键报案”功能,向平台企业发送事故报案信息,平台企业初步核实后将事故报案信息及时报送全国信息平台。事故报案信息包括:
(一)个人信息:受伤害人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手机号码;
(二)事故信息:事故发生时间,伤害发生地具体地点,事故类型(如交通事故、暴力等意外伤害),伤害情况(部位),伤害发生地所在县(市、区)行政区划,伤害发生地所在县(市、区)名称等;
(三)接单信息:订单执行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出发地点、目的地点,行程轨迹,就业(职业)类型,行业类别,订单出发地所在县(市、区)行政区划、订单出发地所在县(市、区)名称等;
(四)其他信息:《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其他确认情形的相关信息。
新就业形态人员因伤情较重等无法自行报案的,平台企业可通过技术手段及时识别未完成的异常订单,核实情况后向全国信息平台进行报案。
全国信息平台收到平台企业事故报案后,同步推送至职业伤害发生地的省级集中系统,进行事故备案。
第二十一条 新就业形态人员发生事故伤害的,由伤害发生地人社部门受理当事人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给付申请。跨省执行平台订单任务发生事故伤害的,以实际参保缴费的接单地(省份-市或者直辖市-区县)作为职业伤害发生地,由当地人社部门负责受理。
第二十二条 新就业形态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等情形,平台企业应当在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通过全国信息平台向职业伤害发生地的人社部门提出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给付申请,上报事故报案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等,全国信息平台同步推送至职业伤害发生地的省级集中系统。
平台企业总部也可以委托当地的平台服务机构,向职业伤害发生地的人社部门提出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给付申请,并配合做好事故调查等工作。
平台企业或者平台服务机构未按照规定提出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申请的,新就业形态人员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90日内,可直接向职业伤害发生地人社部门提出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给付申请。
第二十三条 平台企业或者新就业形态人员等遇有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的申请期限内提出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给付申请的,应在申请期限到期前向人社部门说明合理原因,提交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申请超期说明(附件2),并经人社部门同意后,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均不得超过《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工伤认定申请期限。
平台企业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给付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的符合《办法》和本规程规定的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等费用由平台企业承担。
第二十四条 提出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给付申请应当填报《职业伤害保障伤残待遇申请表》(附件3)或者《职业伤害保障死亡待遇申请表》(附件4),并依照申报情形提供相应材料;申请人提供材料不齐全的,人社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收到一次性补正告知后,应当在10日内提交补正材料,人社部门予以受理。其中,需相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出具时间不计入提交补正材料的时限:
(一)新就业形态人员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二)事故现场的图片、报警、出警记录等;
(三)平台企业提交的新就业形态人员事故发生当日订单执行开始时间、出发地点、结束时间、结束地点、行程轨迹等接单数据;新就业形态人员或者其近亲属等难以提供上述接单数据时,当地人社部门可以通过省级集中系统向全国信息平台申请查询新就业形态人员当天接单数据;
(四)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或者救治记录;
(五)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或者银行卡等支付账户信息;由平台企业或者平台服务机构垫付费用的,提供平台企业或者平台服务机构银行账号和双方确认垫付事实的书面材料(附件6);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