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2)

7.加强创新区域协同和开放合作。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打造汉襄宜协同创新“金三角”,组建区域创新联盟、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做强“襄十随神”“宜荆荆恩”科技创新协同区。建立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创新中心对接融合机制,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国内外一体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境外科技合作园,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继续打造东湖论坛、长江高端智库对话等科创品牌,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

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8.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智改数转”破除传统路径依赖,深入推进汽车、钢铁、化工产业转型,接力实施纺织、食品、建材产业转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智慧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支持文旅数智科技赋能,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9.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健全“链长+链主+链创”机制,打造“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五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高端装备、自主安全计算、低空经济、绿色建材、新材料、低碳冶金、软件和研发设计、农业微生物、智能农机、蛋白替代等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数字新基建、产业新集群、应用新场景、开源新体系、融合新机制“五新工程”,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持续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增效。

10.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坚持未来技术产业化落地和现有产业未来化跃升相结合,推动6G、氢能、脑机接口、第四代半导体、人形机器人、量子与光子科技、时空智能、深空深海深地、合成生物与生物育种等加速形成产业规模。积极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11.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持续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智能转型提质增效。建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健全制造业转型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智底座提档升级,优化算力设施布局,打造中部先进算力集群。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打造辐射长江流域、面向全国乃至国际的数据交易平台,推动多维度数据融通创新应用。加强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融合应用加速,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12.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绿色建筑业、绿色能源业、绿色交通业、绿色服务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实施重点行业有序碳达峰行动。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推广应用,提高动力电池、磷石膏等工业固体废物高效回收、综合利用水平,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建好用好全国碳排放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大力培育碳金融、碳认证、碳咨询等市场主体和产品服务,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13.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完善产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升级,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建立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育才引才力度,实施战略人才“十百千万”行动,加快培养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选拔。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机制,引导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制定事业单位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政策,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交流渠道。完善用才重才机制,最大限度赋予人财物使用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探索高校与企业共用人才机制,吸引人才向重点产业中小企业集聚。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依托“楚才卡”,建立高层次人才跟踪服务机制,提升其创新创业和生产生活服务质效。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新型收入分配制度,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14.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体制机制。组建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的协同创新联合体,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探索建立企业牵头的科研项目生成机制,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领军企业。加大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完善创新产品优先使用、审慎监管制度,动态调整更新创新产品应用目录和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重点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使用目录,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力度。创新高新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实施园区高质量发展跃升计划,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培育,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产业生态园区。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