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公 告
(十四届第41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5年7月23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公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5年7月23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
(1999年3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2007年5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25年7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为了加强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利用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档案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档案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档案事业发展经费列入预算,确保档案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基层档案馆和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等。
第四条 县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确定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定人员负责管理本机关(机构)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落实档案管理制度,指定人员负责档案工作。
第五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自分管范围内的档案。
档案馆应当挖掘、总结和提炼档案资源中的历史智慧、历史经验、历史启示,发挥档案资政参考作用。
档案馆应当通过展览陈列、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六条 依照法律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归档的材料,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各内设机构收集齐全、规范整理,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内设机构和个人不得拒绝归档或者据为己有。
涉及国家秘密档案的管理应当符合保密管理的相关规定,并及时归档。
第七条 县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主管部门、档案馆建立健全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的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利用工作机制,对相关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的档案收集范围,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确定。
实施重大战略、建设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组织或者承办重大活动的牵头单位(部门),或者专门设立的临时机构,应当确定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在每年六月底前会同各参与单位(部门)完成上一年度材料的归档,并自工作结束之日起六个月内向同级国家档案馆移交,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专门设立的临时机构应当在其停止工作前向有关单位(部门)或者同级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
档案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单位(部门)、档案馆建立统筹协调、提前介入、清单管理、分工负责、情况互通的档案工作制度机制,推动档案工作与相应工作同步。
县级以上重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由档案主管部门或者由其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档案专项验收。
第八条 档案馆以及其他档案保管单位应当加强红色档案保护和管理工作,特别是与广西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红色档案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
对重要、珍贵的红色档案实行重点保护,优先开展抢救和修复。
鼓励和支持利用红色档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
本条所称红色档案,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档案。
第九条 鼓励和支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收集整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档案,依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档案,并加强研究和开发利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