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方向指引(2025年)》的通知(2)
主要内容:以“科技+工程”融合的方式,面向大宗货物运输场景,突破“车—路—云—能”一体化重载货车自动驾驶运输系统关键技术。部署集成智能化装备的道路基础设施,探索建设数字化、智能化货车自动驾驶运输大通道。
责任单位:部科技司。
10.推动公路自由流收费。
主要内容:建设若干区域或不少于100条车道的全车型适配的自由流收费技术示范通道,突破车辆精准识别、路径还原、动态计费、信用体系等关键技术,全面验证技术可行性,实现车辆通行效率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大幅提高,形成公路自由流收费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为推广奠定基础。
责任单位:部公路局、科技司。
三、推进现代化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11.提升公路出行服务品质和管理能力。
主要内容:一是加强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拥堵治理。选取高速公路大通道易拥堵路段,开展交通、公安、气象、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等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治理,推动信息互通共享、管控标准精准衔接、路段通行能力衔接、跨省互相叫应等,探索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可推广、可复制的疏堵保畅措施经验。二是建立完善汛期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体系。建立健全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工作机制以及“一路多方”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气象会商研判,强化交通管控,落实预警“叫应”闭环,推动会商及时、研判精准、预警“叫应”顺畅、管控措施精准到位,探索完善可推广、可借鉴的汛期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经验。三是推动服务区高质量发展。通过持续完善人性化服务设施,推进老旧设施设备改造、绿色低碳建设改造,加密优化充电基础设施,推动开放式服务区建设,加快服务区数字化转型,加强重大节假日服务保障,完善服务区医疗设施,打造特色服务区等,全面提升公路服务区服务水平。四是构建公路“一张网”出行服务体系。围绕聚合一个出行服务矩阵、提供一系列实用功能、建立一套信息发布机制等方面,有序推动“一张网”出行服务工作。五是优化联网收费运营服务。研究推进高速公路收费新模式,推动智慧站点数字化建设改造。健全ETC服务体系,强化线上渠道服务能力,推进异地服务试点。
责任单位:部公路局。
12.实施都市圈城际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主要内容:分析都市圈综合交通设施条件、城际通勤特征、城际通勤存在的问题与瓶颈,研究都市圈城际通勤效率提升的发展要求、主要目标、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实施项目,提出提升都市圈城际通勤效率的重要支持政策举措、跨界合作、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等保障措施。
责任单位:部综合规划司、运输服务司。
13.优化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主要内容:优化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出台支持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文件。增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吸引力,提升公交站点可及性、推动城市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两网融合”、提高城市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扩展多元化公交服务、改善适老化无障碍公共交通出行环境。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改革,建立用地综合开发收益反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机制,加强对个体机动化交通需求的综合调控和合理引导。
责任单位:部运输服务司。
14.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主要内容: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以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信、信息共享、支付兼容、管理协同为重点方向,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标准支撑,加强运输服务,深化科技创新,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更好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
责任单位: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部运输服务司。
四、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15.推动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主要内容:以国际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载体,准确把握城市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定位,注重软硬结合、新建和存量设施更新结合,完善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枢纽港站体系、集疏运体系、内联体系、外接体系“四个体系”建设。优化枢纽港站布局、结构和功能,完善枢纽港站集疏运体系,强化枢纽港站间互联互通,增强枢纽城市对外联通水平,提升枢纽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具备条件的城市,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责任单位:部综合规划司。
16.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
主要内容:优化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机制,增强部门间协同联动,推动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行。注重存量设施优化利用,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各方式功能系统集成。综合客运枢纽实现跨方式一体化运行。综合货运枢纽实现高效多式联运,因地制宜增强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功能,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供应链组织中心。
责任单位:部综合规划司。
17.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主要内容: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区,与港区后方堆场紧密衔接;推动高等级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与铁路货站连接,便捷接入国省干线;推动轨道交通接入机场,实现高铁货运、航班、机场装卸作业精准对接;推动机场空侧、陆侧之间通过专用通道实现便捷衔接;提升货运装备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强化邮政快递枢纽、城郊大仓基地、应急物资转运中心的支持和覆盖。二是推进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推动多种运输方式的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应用全程“一单制”“一箱制”联运服务;依托综合货运枢纽提供优质的全程联运方案,开展冷链等专业化多式联运业务;推动建立健全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三是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推动市场主体强化合作,加快跨区域网络化布局和协同化运营;推动枢纽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深度融入供应链;加强物流服务集成商培育;推动枢纽企业与境外枢纽港站、海外仓以及国际物流企业深化合作,畅通国际物流服务链条。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