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2)
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拓展人工智能在轻工领域 应用,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打通消费和生产环节,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在家电、 运动器材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研发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品,培育工业垂类大模型产品,形成一批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和标杆应用案例。在电池、日化、生物制造等领域因地制宜培育一批中试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鼓励在旅游体验基地及特色村镇街区打造工艺美术创意基地,创新文化消费场景。培育一批智能家居、适老化产品体验中心,拓展多场景体验和增值服务。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组织举办“三品”全国行活动,通过专场促销、专业巡展等方式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推广轻工 优质优价、质优价廉产品。用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 节”“吃货节”等扩消费活动平台,联动线上线下激发消费潜力。支持家电、家具、五金制品、皮革、玩具和婴童用品、 塑料制品、自行车、缝制机械、工艺美术、乐器、食品等重点领域以市场化方式举办展会,搭建供需对接交流平台,开 展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对接。 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 促进内外贸渠道、品牌、标准有效对接。
(三)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优化贸易结构。支持家电、家具、皮革、照明、酒类等 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设,开拓海外营销渠道,打造更多国际化品牌。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国家 合作机制,在电动自行车、五金制品、家具等行业加强与东南亚、非洲、西亚及中东等地贸易投资合作。鼓励工艺美术、 陶瓷、茶、白酒、黄酒等骨干企业海外创牌,带动中国历史经典产业“走出去”。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市场秩序, 坚决遏制非理性价格竞争,鼓励出口企业在技术、质量、品 牌和服务方面开展良性竞争,积极应对外贸风险,防止“内卷外化”。
发展外贸新模式。积极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优 化商品品类,增加商品附加值,大力开展海外营销推广。大力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培育品牌,帮助更多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参与国际贸易。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 规模和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服务,更好满足轻工企业汇率避险需求,助力轻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强化公共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建设海外综合服务站,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市 场信息、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服务,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布局,制定差异化策略,形成多方共赢的投资模式。 持续开展国际贸易规则和形势研究,借助政府各双边多边合作平台以及行业组织等渠道加强与相关贸易伙伴对接,助力轻工企业更好适应出口目的地市场环境。做好出口商品原产地证书签证工作,助力轻工企业在优惠贸易协定伙伴方享受关税减让。加强贸易风险研判,指导企业、行业做好应对预 案。
(四)优化产业生态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家电、电池、家具等领域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树立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先进典范。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链协作平台,强化与中小企业在协同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融通发展。面向未来重大消费需求,在智能家居、 可穿戴设备、生物制造等领域推动建立跨行业、跨学科交流机制,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效率。实施重点产业链质量强链, 发挥基础设施对产业建圈强链的支持作用。
推动产业合理布局。从传统经典、先进制造、专精特新等角度分批打造轻工业特色产区,加强分类培育和管理。支 持智能家电、泛家居等重点产业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迈进。加快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鼓励并支持举办绿色家居、生物制造、食品、皮革等领域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带动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激发东北地区企业活力,巩固提升传统优势轻工产业。在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轻工产业。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24年本)》及相关行业规范条件,引导企业主动退出技术落后、附加值低、安全隐患大的低效产能,提升符合市场 需求及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产能。
强化稳企助企。借助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支持轻工重点产业链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广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模式,支持轻工企业发展。在家电、酒、 乳制品等领域培育若干世界一流企业,在电池、生物制造、 高性能塑料、特种纸等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 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行业组织开展百强企业培育。依托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和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实施“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面向轻工中小企业强化政策宣讲、供需对接、数字赋能、品牌提升等服务。
(五)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实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 案》,锚定2027年阶段性目标,聚焦家电、家具、制鞋、 日用化学品等重点行业推广智能排产、智能配方设计等“小快轻准”适配方案。健全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结合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分行业打造服务商资源池。梯度培育一批智能工 厂,召开数字化转型现场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优秀成果。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开展面向轻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支持“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实施。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