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2025年8月23日南充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2025年9月30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倡导与规范
第三章   促进与保障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南充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文明行为,是指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公序良俗,推动社会进步的行为。
第三条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应当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协同推进、全民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第四条  市、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负责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其工作机构负责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具体工作。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属于财政支出范围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
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做好本辖区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做好文明行为促进相关工作,将文明行为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支持、参与文明行为促进活动。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先进模范人物、公众人物应当在文明行为促进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
第二章  倡导与规范
第七条  公民应当树立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践行下列美德:
(一)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三)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
(四)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
第八条  鼓励下列文明行为:
(一)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紧急救助;
(二)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人体组织、遗体器官和遗体;
(三)参与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助学、赈灾救助等公益活动;
(四)参加文明风尚、生态环保和社会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
(五)参与法治宣传和法律援助活动;
(六)保护传承红色资源,传扬朱德、张澜、罗瑞卿、张思德等革命先辈事迹,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七)弘扬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实干兴家的清廉文明家风;
(八)其他促进社会文明的行为。
第九条  倡导下列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一)节约资源,避免水、电、油、气等资源的浪费;
(二)保护自然,参加植树造林、养绿护绿等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三)低碳消费,优先使用可循环利用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四)文明就餐,适量点餐,使用公筷公勺,实施“光盘行动”;
(五)绿色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
(六)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实施生态殡葬,环保祭祀;
(七)科学运动,全民健身,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增强体质;
(八)全民阅读,培养自觉阅读习惯,提高道德文化素养;
(九)其他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第十条  在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方面,遵守下列行为规范:
(一)着装整洁得体,言行举止文明;
(二)轻声接打电话,控制手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外放音量;
(三)开展广场舞、娱乐健身、网络直播、商业宣传等活动控制音量,规范合理使用场地、设施设备,避免影响周围环境和城市公共形象;
(四)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内遵守保持安静等要求;
(五)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有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等庄严肃穆的场所内瞻仰、祭扫、参观时,遵守祭扫制度和礼仪规范;
(六)观看电影、演出、展览和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遵守礼仪规范和场馆秩序;
(七)按照安全线、一米线等引导标识依次排队、等候服务,上下楼梯靠右通行,乘坐厢式电梯先出后进、扶手电梯依次站列;
(八)其他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规范。
第十一条  在维护公共卫生方面,遵守下列行为规范:
(一)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自觉遮掩口鼻,患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主动佩戴口罩;
(二)履行传染病防控义务,主动配合执行预防、控制或者其他应急措施;
(三)遵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相关规定和禁烟标识引导;
(四)维护公共场所干净、整洁,爱护和合理使用公共卫生设施;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