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3)
第三十二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不得违反合同约定拖欠经营主体的货物、工程、服务等账款;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不得强制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完善防范化解和清偿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健全拖欠账款清理与审计、巡视巡察等制度的常态化对接机制。

第四章 要素环境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保障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数据等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依法平等适用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发展政策,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科学制定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需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门和有关部门实行产业用地全周期管理机制,优化对用地规划、土地供应、供后管理和退出等各环节的协同监管和服务。
鼓励结合土地的主导用途、产业政策、项目特点等因素,通过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和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应产业用地,满足经营主体差异化用地需求。
第三十五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应当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平台整合和统一管理,推进跨部门跨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完善以信用信息为基础的普惠融资服务体系,提升经营主体融资便利水平。
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业务模式,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指导金融机构加强利率定价管理,合理确定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服务。
金融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开金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资费标准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收费行为,降低经营主体获取金融服务综合成本。在授信中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不得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三十七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加强对共享用工的指导和服务,促进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匹配;健全人才流动服务机制,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职称、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跨区域互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薪酬分配、职称评定、住房安置、子女入学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化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支持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培养与经营主体需求相适应的产业人才。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门应当会同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发展改革等部门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支持经营主体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统筹安排科技创新资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科学技术等部门应当推动经营主体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组织通过合作开发、委托研发、技术入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产学研用合作方式,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活动,提高经营主体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经营主体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研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技术开发和转让税收减免等优惠待遇。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商务等部门应当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畅通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发展多式联运综合经营服务模式,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十条 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与污水处理、通信、邮政和有线电视等公用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公开服务标准、资费标准等信息,简化报装手续、优化办理流程、推进集成办理,为经营主体提供安全、便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不得以指定交易、拖延服务等方式强迫经营主体接受不合理条件,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不得设置与技术规范无关的非必要前置条件。
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发展改革、水利等部门应当健全能源建设、运行、价格调控工作机制,建立多元化能源供应和完备的能源储备体系,探索综合能源管理新模式,优化水、电、煤、气等资源性产品交易和供应制度,减少交易和供应中间环节,降低用水、用能成本,向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公平、无歧视开放并提供服务。

第五章 开放环境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内引外联、双向开放、互利共赢。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