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2025年修订)》的公告
海关总署公告2025年第204号(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2025年修订)》的公告)


  根据经国务院批准的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调整事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海关总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海关总署2020年第79号公告发布,以下简称《监管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监管办法》文本及有关内容公告如下:

  一、海关总署对《监管办法》第二条、第三条、第五条、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七条、第十九条进行了修改。

  二、增加“进入离岛免税商店销售的适用退(免)增值税、消费税政策的国内商品按照本办法监管”的条款。

  修订后的《监管办法》文本详见附件。

  本公告自2025年11月1日起执行,海关总署2020年第79号公告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docx

  海关总署

  2025年10月25日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2025年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海关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业务的监管,促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海关对离岛旅客在海南省离岛免税商店(含经批准的网上销售窗口,以下简称离岛免税商店)选购免税品,在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指定区域提货,并一次性随身携带离岛,以及通过邮寄送达、岛内居民返岛提取、担保即提、即购即提等方式提货的监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离岛免税商店应当在海南省机场、火车站和港口码头前往内地或境外的隔离区(以下简称隔离区)设立提货点,并报经海关批准。
隔离区属于海关监管区,有关设置标准应当符合海关监管要求。
第四条 离岛免税商店应当在免税品入库前,按照海关要求登记免税品电子数据信息。旅客购买免税品、提货时,离岛免税商店应当完整、准确、实时向海关传输符合海关规定格式的旅客购物、提货信息等电子数据。

第二章 免税品销售监管
第五条 离岛旅客购买免税品时,应当主动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或进出境证件,以及海关规定的所搭乘离岛运输工具等相关信息。
第六条 离岛旅客可在任意离岛免税商店购买免税品,采用线上方式购买的,购物人、支付人应当为同一人。
旅客购买免税品后,搭乘运输工具携运免税品离岛记为1次免税购物。
第七条 离岛旅客每人每年免税购物额度、免税商品种类、每次购买数量限制、提货方式等,按照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公告相关规定执行。离岛免税商店应当严格按照离岛免税政策规定的销售对象、品种、数量和金额等销售免税品。超出年度免税购物额度、限量的部分,照章征收进境物品进口税。
第八条 离岛旅客年度免税购物额度中如有剩余(或者未使用),在缴税购买超出免税限额的商品时,海关以“离岛免税商店商品零售价格减去剩余的免税限额”作为完税价格计征税款。
旅客购物时不使用年度免税购物额度或者超出限量购买的,海关以离岛免税商店商品零售价格作为完税价格计征税款。
第九条 海关计征税款时,对旅客超出年度免税购物额度或者超出限量购买的商品,适用离岛免税商店商品零售价格所对应的税率。
第十条 离岛旅客可以通过离岛免税商店向海关办理税款缴纳手续。离岛免税商店应当尽快向海关集中办理税款缴纳手续(最长不超过10天),并于海关填发税款缴纳凭证之日起5天内向指定银行(国库)缴纳税款。逾期缴纳税款的,海关自缴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至缴清税款之日止,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最高不得超出税款数额。
滞纳金的起征点为人民币50元。

第三章 免税品提离监管
第十一条 离岛免税商店应当按照海关监管要求将离岛旅客需提取的免税品施加封志,并提前运送至提货点。
在离岛旅客提取前,离岛免税商店应当确保已售免税品外部封志完好。
第十二条 在市内离岛免税商店或在离岛免税网上窗口购买了免税品的旅客进入隔离区后,应当在提货点办理所购免税品的提取手续。离岛免税商店应当验凭离岛旅客有效身份证件或进出境证件、搭乘运输工具的凭证等无误后交付免税品。
离岛旅客在隔离区离岛免税商店购买后即可提取所购免税品。
第十三条 离岛旅客在隔离区提货后,因航班(车次、航次)延误、取消等原因需要离开隔离区的,应当将免税品交由离岛免税商店(包括提货点)代为保管,待实际离岛再次进入隔离区后提取。
离岛旅客购买免税品后变更航班(车次、航次),变更后的航班(车次、航次)时间为原离岛日期之后30天内的,免税商店可为其办理相应的延期提货手续。超过规定时限的,免税商店应当为其办理退货手续。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