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持续推进忠诚、为民、创新、规范、高效、廉洁人大建设的决定
(2025年7月4日洛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为推动新时代洛阳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保障全市中心大局,维护好、保障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现就全市人大系统持续推进忠诚、为民、创新、规范、高效、廉洁人大建设作出如下决定。
一、持续推进忠诚人大建设
对党忠诚是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始终筑牢对党绝对忠诚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等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政治建设的意见》,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坚定不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认真落实《中共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实施办法》。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四个机关”建设。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落实《中共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十七条工作举措》。紧扣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两高四着力”,找准人大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侧重点、出彩点,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二、持续推进为民人大建设
一切为了人民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做到对人民负责、替人民发声、为人民谋利、受人民监督。
最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落实《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吸纳民意汇集民智若干举措》。建好用好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流动工作站、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立法联系点、监督联系点等履职平台,擦亮“有事请扫码”品牌。健全完善“面对面”听取民情民意制度,推动人大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最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认真落实《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二十六条举措》,深化拓展“人大代表在行动”“五联系”“代表接待日”“人大代表走洛阳”等活动。发挥产业(行业)人大代表流动工作站、专业代表工作站、代表小组作用。健全人大代表向“12345”反映社情民意机制,全面推行人大代表“随手拍”。认真落实《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常态化收集和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办法》,加强代表履职培训和监督管理,推动代表严格遵守“十个不准”行为规范,发挥“六个表率”作用。
最大力度为人民服务。坚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围绕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治理等开展立法、监督工作。扎实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健全完善“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全链条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人民群众反映问题处理办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最诚恳接受人民监督。落实《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信息公开工作办法》,综合运用新闻发布、公告通报等形式,依法公开年度工作计划、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等重要事项。健全完善百分制满意度双测评、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制度,探索常态化接受群众监督制度机制。
三、持续推进创新人大建设
创新是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人大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持续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将查找问题作为创新工作的逻辑起点。综合运用人大代表流动工作站、明察暗访等方式,全方位梳理查找问题。深化问题分类分析,深挖问题根源,查找制度漏洞,完善制度机制,从源头挖掘创新方向。常态化开展学习交流,对标外地人大先进经验做法,结合实际转化运用,补齐工作短板。
深度研究谋划。坚持目标导向,强化“有解思维”,深入研究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助力现代化洛阳建设的方法路径。坚持试点先行,围绕重点工作动态设置创新试点,紧盯目标验证可行性并总结推广。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和制度理论研究会作用,探索构建“人大干部+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的专业队伍,提升谋划科学性和实操性。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为制度设计提供决策支撑。研究改进人大立法、监督、代表、新闻宣传、自身建设等工作的制度机制和办法举措,推动上级决策部署实现创造性落实。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