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的通知(2)
(五)发展智创品质生活。打造数字赋能文旅、体育、数字消费等新型数字生活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在消费场景应用。强化数智技术在文旅内容创作、场景生成、导游导览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推进博物馆文物、古籍文字、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加快推进体育场馆等文体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健身场地共享共用。推动传统商圈数字化改造,打造智慧商店、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等数字消费新场景,积极发展消费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发碳足迹核算、碳交易等创新应用。支持建设城市跨领域信用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出行等服务信用认证、无感畅享。
(六)优化数字友好人居环境。利用数据分析精准识别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服务需求,持续推动城乡公共空间、数字服务适老化、适幼化和无障碍改造。推进医疗机构、康养机构、托育服务机构、家政机构数据有序共享、开发利用,强化“一老一小”公共服务资源一站式集成,推进助餐、助洁、助急等个性服务。开展覆盖全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训,实施城市间结对数字帮扶行动,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跨区域、跨城乡流动,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城乡融合。
四、实施数字经济赋能行动,激发产城融合新动能
(七)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化实现以城带产。发挥城市产业集聚、人才集聚、数据集聚优势,强化场景开放创新,促进城市数据资源汇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打造数据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推进数据产业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具身智能等数据密集型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融合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数据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等新业态,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打造具有生态引领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探索发放数据券、模型券等奖补机制,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成本。
(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以产促城。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闲置商业楼宇、老旧厂区、老旧街区等功能改造,打造数据创新创业载体,建立数据创新型产业社区、商务社区。依托产业园区构建数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产品和解决方案资源池,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实践,打造城市首试首用体验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城市群发展数据产业集聚区,探索数据保险、数据信托等金融服务产品,梯次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加强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数字化协同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动数据要素互联互通,数字服务跨区共享。
(九)推动城市经济智慧调度监测。构建城市经济运行协同调度与监测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消费就业、物价波动、项目投资、金融运行等多元数据的全域汇聚与智能分析,构建经济监测预警模型,提升宏观经济前瞻研判能力。建立企业服务支撑体系,利用多维数据画像,实现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产融高效对接。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城市数字经济监测分析。
五、推动城市数字更新行动,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更新改造。有序实施城市泛在感知工程,在管道泄漏爆管风险点、道路边坡风险点、地质灾害易发点、防洪排涝关键节点、易涝积水点、城市桥梁隧道等风险高发区域,统一规划、集约部署城市智能感知终端设备。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化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动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桥梁、隧道、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加强城市道路塌陷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适度超前布局低空数据基础设施,支撑城市巡检、物流配送、生产作业等场景,推动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和云控基础平台建设,提升车路协同水平。
(十一)深化智慧社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改造建设一批高品质智慧社区,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按需配置、优化升级社区数字服务能力,发展智慧物业。打造数字惠民服务生活圈,完善一站式托育助老、亲子阅读、社区康养等服务的幸福邻里综合体。建设智能充电桩等便民设施,加快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推广高楼消防预警、高空抛物监测、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等数字应用。推进绿色智能建筑建设,深化全屋智能应用,探索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进社区、进家庭。面向群众开展“问需于民”等活动,鼓励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智慧社区设计、建设和运营。
六、实施数字化转型筑基行动,打造统筹集约数字底座
(十二)建设城市数字基础设施。集约建设感知、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实现城市“物联、数联、智联”。构建高效弹性的数据传输网络,促进不同平台、专网间数据高速传输、互联互通。按照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建设和运营城市数据基础设施,鼓励城市间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数据跨域高效流动。在国家算力资源统筹规划下,持续优化热点应用区域需求保障,有效统筹本地异构、异属算力设施,优化改造城市内“老旧小散”算力设施,面向社会提供普惠便利的数据服务。支持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产业发展热点城市,建设低时延、高频率、高可靠、高安全推理算力。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