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理标志的商标保护/刘成伟(4)
又次,地理标志的特别保护。即使字面上真实但实际上却能产生误导效果的地理标志也同样被禁止。依据《知识产权协议》(TRIPS)第二十二条第4款的规定,有关该条第1、2、3款的保护措施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尽管就商品来源的领土、区域或地方的表述达到了字面真实(literally true),但却向公众错误的表明该商品原产于另一领土的地理标志。
最后,规定法律补救措施以及起诉权。《巴黎公约》(1967)第十条(之三)规定,商标、厂商名称、假标记、不公平竞争:补救措施、起诉权。(1)本联盟成员国约定对本联盟其他成员国国民保证采取适当的法律补救措施,以有效的制止第九、十和十(之二)条所指的一切行为。(2)它们并约定采取措施准许不违反本国法律而成立的协会或社团代表有利害关系的产业家、生产者或商人,在请求给予保护的国家的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向法庭或有关行政机关控告,要求制止第九、十和十(之二)条所指的行为。
第三,关于葡萄酒和烈酒(Wines and Spirits)的地理标志的额外保护。
考虑到一些酒类的品质、特色常常与酿造此类酒的地域的水质、土壤、气候等地理环境或自然因素以及酿造的技术水平有关,因此地理标志对酒类产品有着额外重要的意义。又由于一些名酒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以及酿造这些名酒的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的极力要求,TRIPS在其第二十三条中对葡萄酒和烈酒的地理标志规定了额外的保护措施。
首先,向利害关系方提供法律措施。TRIPS在其第二十三条第1款规定,各成员方应该为利害关系方提供法律措施,以阻止利用某种地理标志来表示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指的地方的葡萄酒或烈酒。即使有关的地理标志表明了真实的原产地,或者即使以翻译的方式使用或是与诸如“式”、“型”、“类”、“仿”或其他类似的词语一起使用。从此条可以明显看出,对于葡萄酒和烈酒的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更广。而且,与地理标志保护的一般规则不同的是,本条款并未要求此类标志需要有误导公众的效果,显然其保护力度加强。根据此条款规定,在我国加入WTO后,如果我国的酒类企业继续使用诸如“香槟”、“香槟式”、“香槟型”、“香槟类”或是“仿香槟”、“女士香槟”之类的词语,就将违反WTO有关规则的规定。
其次,对有关商标拒绝注册或使其注册失效。TRIPS在其第二十三条第2款规定,如果葡萄酒或烈酒的商标中包含了并非该葡萄酒或烈酒真实原产地的地理标志或者其商标由此种地理标志组成,则各成员方应该,如果其立法允许则依职权或者应利害关系人的要求,拒绝此类商标的注册或者使其注册失效。需要注意的是,此条款也没有要求有关的地理标志具有一般保护规则所要求的“误导公众”的效果。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