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昭彰现代刑罚理念:严酷背后的温情——重刑主义观念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影响/周丽君(7)


*周丽君(1986—),北京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育学学士。
**吴思博(1982—),安徽合肥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法学士。


【1】[美]格伦顿•戈登,奥萨魁著,米健、贺卫方、高鸿钧译.《比较法律传统》[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
【2】王顺安,《论社区矫正的利与弊》[J],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4期,第126页。
【3】张中友主编,《预防职务犯罪——新世纪的社会工程》[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161页。
【4】郭建安、郑霞泽主编,《社区矫正通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5】谢望原、卢建平等著,《中国刑事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1页。
【6】林茂荣、杨士隆著,《监狱学——犯罪矫正原理和实务》[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236页。
【7】霍存福著,《复仇 报复刑 报应说》[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参考文献

[1]孙国华.法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梁根林、张立宇.刑事一体化的本体展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吴宗宪、陈志海等.非监禁刑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4]廖斌.社区建设与犯罪防控[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周国强.社区矫正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6]荣容、肖军拥.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制度[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7]张传伟.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趋向[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8]刘强.各国(地区)社区矫正法规选编及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9]冯卫国、韦华、刘燕玲.社区矫正的中国实践: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监狱学刊,2006,2.
[10]刘知音.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及作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5.
[11]龚卫东.论和谐社会发展视野中的社区矫正制度[J].探索,2007,1.
[12]周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06,7.
[13]王志强.论社区矫正在我国的构建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7,9. [14]林茂荣、杨士隆.监狱学——犯罪矫正原理和实务[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