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论死刑的存废/张俊龙(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唤醒了民众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和尊重,而对外交流的频繁和涉外法律冲突,也必然给国人的刑罚观带来强烈的冲击,同时,国际社会的影响和学者的讨论呼吁,也会促使决策层和民众对历史潮流和世界潮流的了解和顺应。如此,中国死刑最终走向废止是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废除死刑是一种国际趋势,长远来看,我国最终必将会废除死刑制度,但是现行死刑制度继续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充分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吸收国际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从总体制度上讲是基本合理的。今后我们的目标是限制死刑并加以完善,最终废除死刑。




注释
[01] 田雨,邹声文,张宗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公告,2006年11月
[02] 胡健,《中国死刑起源探究》载于《政法论丛》2003年卷 第1页
[03] 蔡枢衡,《中国刑法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6-65、57页
[04] 宁汉林,《中国刑法通史》,1986年版,第60页
[05]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第21页
[06] 中国法学会刑法研究会组织编辑,《刑法学研究精品集锦》法制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07] 郭晓东 ,《浅谈死刑存置的条件》,2006年11月11日,聊大校报
[08] 参见李海东,《日本刑事法学者(上)》,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国成文堂联合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页。
[09] 李海东,《日本刑事法学者(下)》,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国成文堂1995年版,第340-341页。
[10] [日]大谷实,《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版,第377页
[11] 韩忠谟,《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页
[12] 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44页
[13]甘雨沛、何鹏,《外国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4页
[14] 刘日,《我国死刑适用要坚持"少杀慎杀"原则》,《人权杂志》2004年4月
[15] 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44页
[16]陈兴良,《死刑存废之应然和实然》载于《刑事法学》第七期 第41页
[17] 贾宇:《中国死刑必将走向废止》载于《刑事法学》第七期,第51页。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