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契约法上的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初探/李强(8)
“有效违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在公平与效益之间权衡的一个新思路,而期待利益赔偿是否应当允许或者鼓励则成为这一理论的关键。但是,正如上文所分析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并不大,有其对于中国这样的社会信用体系与诚实信用观念有待建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是如此。事实上,即是在美国,“不允许通过违约获益”也是合同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即使在“有效违约”理论影响日益广大的七十年代以来,相反的案例也并不鲜见,1984年的“阿拉斯加内陆开垦和有害生物控制公司诉阿拉斯加联合银行”案就是一例,对于银行拒绝按照合同向该公司提供贷款的行为,上诉法院否定了初审法院的判决,并重申了这一原则。18《第二次合同法重述》也这样写道(第352条注释a):“……当证据表明发生了重大损失时,如果一方通过其违约迫使受损害方寻求以损害赔偿金的方式得到补偿,那么,就不应当允许该违约方通过其违约而获利……”。
总而言之,英美契约法理论是一个活的体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改造与自我完善,尽管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改造与完善变成了目的而不再是手段,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它作为上层建筑对西方乃至全世界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也使我们在学习与研究更具实践意义。
1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P101 王泽鉴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8年
2 《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 L.L.富勒、小威R.帕迪尤著,韩世远译,刊登于《民商法论丛》第7卷,P410-461,第11卷,P198-257。
3 <CONTRACT> CLAUDE D. ROHWER and GORDON D. SCHABER , West Nutshell (4th ed., West 1997)
4 《英美契约法论》 P333 杨桢著 北大出版社97年版
5 Hadley v. Baxendale 9 Exch. 341, 156 Eng.Rep. 145. (Court of Exchequer, 1854).
6 《法律的经济分析》 P161—162 (美)理查德.A.波斯纳 著: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7 这里面牵涉到一个边际成本问题,产品的单位成本在不同的生产数量阶段是不同的,因此就经济学意义上而言,这里的确定不过是指按平均成本所计算的合同履行结果。
8 《美国合同法》P182 王军编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6年版
9 《二十世纪契约法论》P199-200 傅静坤著 法律出版社96年版
总共9页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