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心中的“称”/龙城飞将(24)
[37]参见理查德•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135-142页。
[38] 波斯纳在这里使用了边际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是最后一个增加的单位给人的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在西方经济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概念。
[39] 详细的分析见理查德•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156-167页,但波斯纳没有考虑存在司法腐败情况下的法官的效用模型。
[40] 同贺卫方,第5页。
[41] 限于本文的篇幅,这里对法官效用的分析没有深入展开。关于美国法官的效用函数的分析,波斯纳是着墨最多的,他在《超越法律》、《联邦法院:挑战与改革》、《正义/司法的经济学》这三本书中,用32开本近1000页的篇幅对法官和法官体系效用问题和运作机制进行研究。在中国,似乎这方面的研究是禁区,很少看到详细的分析。
[42]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497页。
[43] [德]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荣震华等译,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565页。
[44] 转引自苗力田等:西方哲学史新编[M]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29页。
[45] 在这方面最为形象生动的当属文艺作品.诸如: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和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作为极端自私的形象.其无度膨胀的利己人性受到了作者辛辣的嘲讽和抨击。
[46]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3—244页。
[47]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49页。
[48]同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第463页。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75页。
[50]“不损人”,包括不损害其他个人的利益,不损害有关单位、团体、国家、社会的利益。同时,还包括不损害他人的非物质性利益。
[51] 参见曾康:《利己人性下的法官行为分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第5卷第6期,2003年11月。
[52]曾晓华 陈志兵:《杨一平等7名政协委员建议深圳率先设立社会民主司法监督机制》,《新快报》2002-03-07。
[53]关于人民法律委员会或人民监督委员会更细一点的叙述,参见张晋元:《法和权利是可以计量的》,《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第3卷),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497-502页。
总共2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