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作证若干问题研究/王超(12)
[8] 黄风译:《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页。
[9] 王以真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05-307页。
[10] [前苏联]Ρ.Д.拉洪诺夫著:《苏维埃刑事诉讼中证人的证言》,董镜苹、俞康勤译,法律出版社1956年版,第50页。
[11] 王以真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17页。
[12] [台]蔡墩铭:《刑事证据法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版,第92页。
[13] 刘仁文:《警察要不要作证》,《南方周末》2000年2月11日。
[14] 黄永:《检警关系的若干思考》,《人民检察》第2000第12期,第14页。
[15] 如英美法系国家证据理论中,作为排除传闻证据的例外,只要书面证言具备下列条件就可以其在诉讼中加以使用:一是具有“可信性的情况保障”(circumstantial guarantee of trustworthiness)。即书面证言从产生背景等情况来看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即使不给予当事人反询问的机会,也不致损害其利益;二是具有“必要性”(necessity)。既存在无法对原使人证进行反询问的客观情况,同时也无法找到具有同等证明价值的其它证据资料代替,因而不得不使用该书面证言。参见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4页。
说明:本文发表于《法学》2002年第6期
总共1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