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司法改革中的越位问题/王超(10)
[10] 例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沪高法[1999]122号文件。
[11] 河南省实施的少年刑事案件指定管辖模式。
[12] 连云港市实施的少年刑事案件指定管辖模式。
[13] 上海市实施的少年刑事案件指定管辖模式。
[14] 黑龙江省实施的少年刑事案件指定管辖模式。
[15] 这也是造成我国“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16] 陈瑞华教授将公开分为形式上的公开和实质上的公开,其中形式上的公开是审判公开,而实质上的公
开是指裁判的透明性。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第30-58页。
[17] 近几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量出现的“隐形法律”、“隐形程序”或许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
[参考文献]
[1] 易延友.沉默的自由[J] .中国律师,2000,(1):52.
[2] 林树锦.浅谈“提前介入”与侦查监督的完善[J] .人民检察,2000,(7):47.
[3] 陈兴良.刑事法判解(第二卷)[C]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34.
[4] 陈光中.论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1):81.
[5] 陈兴良.刑事法判解(第二卷)[C]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35.
[6] 陈光中.论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1):81.
[7] 林常茵.少年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调查与思考[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1,(1):75-76.
[8] 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J] .法学研究,2000,(5):42.
[9] [法]孟德思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54.
[10] 顾培东.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J] .法学研究,2000,(3):14.
[11] [美] 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30.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