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情判”司法传统/张福坤(9)
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官方立法与民间司法实践相背离的情况,法律与日常情理出现疏远之势,这是极为不利的。现代社会,应当将情与法有机的统一起来,使两者相互协调,才能构建一个合乎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若法律与人情对立只能,在这种情况下,合法的但未必合乎情理,有时违法却合乎情理。这就使得民众对违法抱有侥幸心理,心里往往轻视法律的存在,就会使法律失去权威性。国家若强制推行缺乏民情基础的法律,不但使得法律难以执行,还使得民情受到粗暴的践踏。相反,如果我们的法律实践的各个环节合乎人情,立法是归纳整理并将人情吸纳进法律的环节,司法是将斟酌考量人情并将之应用于具体案件的处理环节,执法是安抚人情的环节,守法则是民众认识判断情并以之来引导自己行为的一个环节。那么,人们内心自然有守法的积极愿望,法律也因此能够有效的树立本应该有的尊严和权威。
参考文献: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科出版社,2007.
 吴森.比较哲学与文化[M].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78.
 徐忠明.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的司法实践[M].北京:三联书店,2009.
 程汉大、刘吉涛.中西‘小传统’法文化之暗合[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3):121.
 礼记[M].
 [汉]班固.《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 童光政.情理法相结合:传统民事纠纷解决的特质及其借鉴[A]. 陈金全、汪世荣. 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
 孟子[M].
 礼记[M].
 管子[M].
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名公书判清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