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戒毒矫治原理的再研究——“后台程序”戒毒模型假设/张忠海(4)
(6)“后台程序”的运行。实际中许多吸毒者与毒品隔离很长时间,如劳教人员被劳教三年,摄毒行为被终止,实现条件无法复吸,但“心瘾”很大,许多人解教后不久又会复吸,这一情形我们假设为“后台程序”在不断地循环运行。当需求量子产生后,就会设定再次摄毒行为预想目标,这一步行动因实际客观条件受阻后,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主观能动表现形式是不为别人,甚至不为本人所察觉的前意识和潜意识活动,即“后台程序”,如:①自动思维、②情境回忆、③现实联想、④自由幻梦等,每一次主观能动性的前意识和潜意识活动都会将吸毒的场景虚拟再现。
(7)“后台程序”下再次体验与评价。在再次体验与评价 (生理反应,心理反应)中,认知链式同样会强化动机与行为相关的需求记忆,需求记忆同样被强化,需求量因子虽没有产生一级增量(N=N),但渴求积累量A=A+B(N),自控力Kz=-f(A)+f(N),诱惑力Y=f(A)+f(N)都同样实现一次运算,当自控力Kz<诱惑力Y,需求就会同样重新设定再次摄毒行为预想目标,进入反复摄毒行动的循环程序运行;当自控力Kz>诱惑力Y,再次摄毒行为需求就会被抑制,摄毒行动终止。
(三)“后台程序”戒毒模型假设解释戒除“心瘾”
基于这一假设,我们认为终止摄毒行为的方法有:
(1)建立预防机制。让普通没有吸毒的人了解吸毒的危害性和违法性,仇视吸毒行为,掌握拒绝和抵制吸毒的方法,建立预防毒品的有效机制,拒毒品与身外,与家外,与视野之外。
(2)建立应急控制机制。让偶发吸毒人员了解吸毒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吸毒行为成瘾性机理,掌握拒绝和抵制吸毒的方法,建立应对偶发吸毒行为的应急控制机制,在发生偶发吸毒品行为后,通过自身的应急控制能力,能终止循环摄取毒品行为。
(3)目标转移。吸毒人员在实现摄毒行为目标时,可能因突发或重大事件影响,目标发生转移,跳出摄毒行动循环,原摄毒行动的需求量子不再增加(N=N),摄毒行为终止。
(4)控制“前台程序”运行。通过客观条件的限制,控制“前台程序”运行,不允许吸毒者得到毒品,无法实现摄毒行为,如限制吸毒者人身自由、约束吸毒者经济支配、摧毁贩毒网络、严打一切种毒制毒行为等等,此时吸毒者心瘾渴求量虽未降到零,需求量子也没消除,因外界客观条件限制,以他控力Kt>诱惑力Y,使摄毒行动终止。
(5)需求满足。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替代的方法,如“美沙酮”等替代疗法,让其再次摄毒行为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得到满足(生理欣快,心理舒畅),或不产生戒断反映,心瘾渴求积累量降到零(A=0),诱惑力释放(Y=0),摄毒行动终止;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