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谢维雁(11)
〔21〕 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2〕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23〕 (美)丹尼斯·朗.权力论〔M〕.陆震纶、郑明哲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4〕 张庆福.宪法与宪政〔A〕.见许崇德.宪法与民主政治〔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
〔25〕 郭道晖.法的时代精神〔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
〔26〕 童之伟.法权与宪政〔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7〕 李文汇.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协调发展的宪政基础〔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6).
〔28〕 程燎原,王人博.赢得神圣〔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29〕 (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侯建、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0〕 (美)托马斯·雅诺斯.公民与文明社会〔M〕.柯雄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31〕 陆德山.认识权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32〕 王丽萍.联邦制与世界秩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3〕 董礼胜.欧盟成员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4〕 张贤明.论政治责任:民主理论的一个视角〔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35〕 谢晖.法学范畴的矛盾辩思〔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36〕 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7〕 (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现代社会哲学〔M〕.王守昌,戴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8〕 蒋先福.契约文明:法治文明的源与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9〕 谢维雁.程序与宪政〔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40〕 (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