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因及控制体系研究/梁华仁(10)
(3)加强国际司法合作。签订双边多边合作协议,是反黑社会犯罪国际司法合作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反黑国际联络机构,进行国际区域间的联络协调和研究。通过学术研讨会、国际会议,在情报交换、专业培训、协助调查上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进一步加快刑事司法的国际化步伐,完善《引渡法》、《刑事诉讼法》等方面的内容,奠定反黑国际司法合作的法制基础。

* [作者简介]梁华仁: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清浦,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1] 赵秉志.跨国跨地区有组织犯罪及其惩治与防范[J].政法论坛.1997,(4)
[2] 高一飞.有组织犯罪专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2-14
[3] 梁华仁,王洪林.黑社会性质犯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z].刑法学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
[4] 游伟,肖晚祥.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成因初探[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4).
[5] 陈显容,李正清.犯罪与社会对策-----当代社会犯罪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384.
[6] 蔡莉敏,崔刚辉.黑社会犯罪原因的法律社会学分析[J]河北法学.2000,(2).
[8] 杨春洗.刑事政策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4.
[9] 参见法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转引自: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311-312.
[10] [日]大谷实.刑事政策学[M].黎宏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6.
[11] 何秉松.有组织犯罪研究(第一卷)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30-437
[12] 康树华.中国大陆带黑社会犯罪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法学探索.1997,(1)
[13] 高一飞.有组织犯罪专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51-154.
[14] 田宏杰.试论我国“反黑”刑事立法的完善[J].法律科学.2001,(5).
[15] 何秉松.有组织犯罪研究(第一卷)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75.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