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商业银行大额存款被骗案件防控体系的思考/张在祯(14)
(三)营造优良案防文化氛围
“一家银行的失败,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制度,而是因为缺乏一个好的文化”(黄兰民《香港银行管理细节》)。银行必须营造“操作风险处处存在,防控案件人人有责”的案防文化氛围,使所有营业网点的空气中弥漫案件防控的成分,在让优质客户享受到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让存心不良的“客户”嗅觉到浓厚的案件防疫气味,还要让潜伏在银行的内鬼时时刻刻感到“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正如潘岳先生在《中国高层文胆》中所言:“守法的人办合法的事,处处方便,感觉不到谁在管他;违法的人办违法的事,处处受阻,许多环节都在管他。”日常工作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员工为了掩盖一个偶然的小失误,可能会故意再犯几个甚至一系列更大的错误。遇此情形,员工应当检举、抵制和堵截,发现欺诈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银行应当奖励立功的员工。银行应当避免出现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所揭示的“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小破坏带来大灾难。需要建议的是,如果员工有效中止并检举抵制犯罪活动,没有造成后果的,可以进行保护性从宽处理。监管机构反复强调,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干部员工的管理,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必须经常对职工进行遵守规章制度的教育,真正做到以教育和预防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惩罚手段。监管机构都如此用心良苦,作为商业银行的员工更应该为自己、为家人、为银行,在每一滴血液里,在每一个细胞内,在每一个基因中,在灵魂的最深处,牢固地烙上永不褪色的案防之印。
十、树立科学的案防观
(一)坚持科学的经营发展观
对商业银行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涉及立行思想、战略定位、发展规划、风险管理、经营指标等许多内容。从案件防控角度而言,主要是如何处理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的关系问题。坚持科学的经营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确保银行依法合规、审慎稳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看似个重视风险管理的年代,可是有谁能摆脱发展指标的悲哀?“又好又快的发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发展虽是硬道理,然而,浮肿就是在生病。安全就是效益。报告资料显示:从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法兴银行的 11种风险控制系统针对科维尔的各种交易自动发出了75次警报。科维尔向警方调查人员供述,当他盈利时,上级虽察觉他有违规行为,但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才导致了他作假屡试不爽。正如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所说:“没有发展的内控等于慢性杀,而没有内控的发展则发展越快损失越大。”许多参与大额存款诈骗犯罪案件的银行员工或领导,在法庭上都以“完成存款指标”为由,替自己的犯罪行为进行辩解。可是,划入存款人在案发银行账户的存款,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划出存款人在案发银行的账户。刘明康主席在银监会今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强调“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与风险控制奖惩制度,在加强风险防控、审慎经营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正是坚持科学经营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总共16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