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的手段行为的定性/丁力声(7)
四、总结
从与国外立法来看,我国抢劫罪行为手段的定位还很模糊,我国没有对暴力的程度予以明确的界定。我国和日本同属大陆法系, 但由于两国法律传统的差异, 刑法一些理论和制度的仍然不同。我国和日本刑法在抢劫罪类型设计上呈现较大差异。如我国刑法只概括规定了“抢劫罪”一种类型, 体现在刑法第263 条、267 条、269 条、289 条之中。日本刑法根据抢劫行为方式和对象的不同特点分别规定了抢劫罪、抢劫利益罪、事后抢劫罪、昏迷抢劫罪、抢劫致死罪、抢劫强奸罪、抢劫强奸致死罪以及上述抢劫犯罪的未遂罪、抢劫预备罪。其中事后抢劫罪和昏迷抢劫罪被合并称为准抢劫罪。主要体现在日本刑法第236 条至243 条之中。由于日本刑法对抢劫罪的类型设计上比较细致,所以其对抢劫罪手段行为的规定也比较明朗。比如其抢劫罪中暴力胁迫的外延与我国有所出入。
从司法实践来看,抢劫罪的行为手段的判定对于案件的正确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立法本意,剖析各案件中暴力胁迫的真正定位,是解决抢劫罪在当今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困境的关键所在。
西吉县人民法院 丁力声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