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初探/李堂真(8)
  3.完善有关物质性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避免出现法律对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保护方面的冲突。
  如前所述,我国法律对精神性人格权的保护是显形的,而对物质性人格权的保护是隐形的,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侵害生命权、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赔偿的数额偏低,而侵害精神性人格权赔偿的数额偏高。为此,笔者认为,应规范法律对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保护的规定,明确界定死亡赔偿费、伤残补助费等是对受害人预期物质利益的赔偿,而精神损害赔偿金是对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精神损害的抚慰,应当分别判决。
  六. 结语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肯定权利主体的精神权利,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的观点和理论 ,已越来越占据主流地位,对于因侵权行为而引起的精神损害,越来越多的国家给予司法保护,采取包括财产赔偿在内的多种方式予以救济。对于侵权行为判处精神损害赔偿,既能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人身权益,也能有效地防止侵权行为。我国已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建立并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护人格权益的一个重要,也是我国民主法制进程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意义。①
参考文献:
1.郭卫华、常鹏翱等著《中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杨立新、朱呈义、薛东方著《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3.李克、宋才发著《精神损害赔偿案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4.李岳著《精神损害赔偿计算标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张俊浩,《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 杨美华、孙曙东,《谈精神损害赔偿的几个问题》
7.定庆云、赵学良著:《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8.李桂茹著:《交通事故也有精神赔偿》,《中国青年报》2001年7月4日网络版。
http://www.101ms.com/lunwen/faxue/zhidu/200704/lunwen_16088.html
http://670068.com/yingyu/HTML/145142_4.html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