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地上”——我国行政诉讼调解的过去、现状和出路/任玉林(2)
  (二)现实中法院确实在“地下”调解
  尽管法律禁止调解,但自1982年我国设立行政诉讼制度以来,在实际审判工作中,许多法院及法官还是对行政案件在做调解,而且换了一种名称,不再说调解,而叫做 “协调”,最终在表面形式上也没有以调解方式结案,而是以撤诉的形式结案的,是没有调解书的调解,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地下调解”,这是多年来客观存在着的公开秘密,所以有人形象地说行政案件的调解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这样就造成了行政案件撤诉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非正常现象。行政诉讼法施行后,全国一审行政案件撤诉率从未低于1/3,最高时的1997年达到57.3%,个别地区一度竟然达到81.7%;自1994年有相应统计以来, “原告自愿申请撤诉”占撤诉案件的比例年年都在50%以上,并且一路上升,直到90%以上;虽然1998年以后撤诉率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也是“降低撤诉率司法政策”的作用,具体情况见下页附表; 而据《中国法律年鉴》提供的数据,1993-1998年我国民事一审案件的撤诉率均在19%以下,远远低于同期行政案件。
附表:
年 份 	受案数
(件)	结案数
(件)	撤诉率(%)	其中原告主动撤诉率(%)	判决支持被告率
(%)	判决支持原告率 (%) 	驳回起诉率(%)	民事案件撤诉率(%)
1987	5240	4677	21.3	 	59.2	14.0	 	
1988	8573	8029	27.0	 	48.9	16.7	 	
1989	9934	9742	30.4	 	42.4	20.0	 	
1990	13006	12040	36.1	 	36.0	20.0	 	
1991	25667	25202	37.0	 	31.6	21.2	 	
1992	27125	27116	37.8	 	28.1	22.0	 	
1993	27911	27958	41.3	 	23.6	23.8	 	16.7
1994	35083	34567	44.3	62.4	20.6	21.3	 	17.2
1995	52596	51370	50.6	57.7	17.3	17.6	 	17.6
1996	79966	79537	54.0	51.7	14.5	18.3	8.7	17.9
1997	90557	88542	57.3	56.6	12.7	16.8	8.5	18.3
1998	98463	98390	49.8	60.7	13.6	17.0	11.0	19.0
总共1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