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近代中国“党国体制”的发展与省思/熊利民(11)
  在台湾,蒋介石时代(1950-1975)施政目标是建设台湾、光复大陆,偏重稳定发展、厚积国力,政权开放的程度有限。蒋经国时代(1978-1988),由于经济繁荣,政治参与呼声高,逐步开放政权。1986年9月,最大的反对党民进党成立;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严令;1988年1月,正式开放党禁、解除报禁。人民获得组党、集会、出版、言论、思想的充分自由。蒋经国更扬弃个人崇拜,走向民众,他逐步施行民主,给台湾带来的不啻为一场“宁静的革命”。李登辉时代(1988-2000),以台湾人出任总统,强调民主化、本土化,1991年5月宣布终止动员戡乱,废除宪法临时条款及增修条文,1992年国民大会、立法、监察委员全面改选完成。1993年8月,国民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党章,明确定位为“民主政党”。至此,不论在口号上、实质上,国民党都扬弃了百余年来的革命魔咒。[48]于是从中央到地方,民主化的结果,使台湾真正告别了党国体制。2000年,民进党的陈水扁赢得了总统选举,更大的意义是在中华民国执政近七十二年的国民党沦为在野党,“政党轮替”,台湾正式宣告进入“政党政治”的新时代。
  五、结论
  2005年6月16日,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进行党员直选党主席,结果马英九当选。这是百年老店的国民党,在2000年政党轮替变身为在野党,化革命政党、支配型政党为普通政党、民主政党后,再写民国政党史的新页。其意义是见证二十一世纪民主潮流,也为国民党带来生机和中兴的希望。[49]更重要的意涵是:只有党内民主,才能形成真正的民主政党,才可保证民主政治的落实。
  如果说2000年台湾的政党轮替是中华民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里程碑,那么回顾近百年来的中国政治,由帝制转型到民主,至少有三次重大的转折(附图三):
  1911年辛亥革命是政治转型第一阶段。此前是传统帝制,此后是西方政党政治的移植与试行期。民初几可成真的民主政治,被具有现代性的集权主义者袁世凯击垮,[50]接着南北分裂,文人、武人各挟国会、党派作政治权力分赃的缠斗,民主沦为政争手段,最后由蒋介石率党军收拾残局。这是西方政党政治移植的第一次挫折,也是由帝制转型为民主政治的首次失败。要解中国政治困局的仙丹妙药,国民党、共产党都找上了苏联。
  1920年代,国、共两党均向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取经,都得到列宁式政党组织的秘方。政治动员型的革命会导致党治国家(party-state)的兴起,[51]在苏联如此,在中国亦然。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完成,1928年国民政府宣布实行训政,中国政治转入了“党国”体制,这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政党政治转型的第二阶段。国民党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治”是什么样子?长期主持国民党党务的陈果夫有切身经验的描述:“党的宣传为民主自由,党的训练为军事化,党的组织外表为学苏联,内部是中国的。如此东拼西凑,不成一套,如何是好?”[52]与同一时期学习苏联模式的中共比较,中共模仿列宁式革命政党是形神俱似,而国民党则是貌似而神异。[53]即使到抗日时期的党国战时体制,国民党也还说不上是组织完好、具高度动员性与渗透力的革命政党。此其中实含有一种内在的矛盾:党治(训政)实乃对清末、民初(五四)民主宪政要求的否定;其次“训政”是予人民以行民主宪政的“政治教育”的意义,根本上是过渡的,阶段性就不宜维持太久。结果国民党二十年的训政政治,既非民主,又以民主宪政为目标;有求专政之实,又不能在理论上作此主张。于是,明倡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实践合一的中共,终打垮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


总共19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