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锦衣卫内幕: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熊利民(12)
此外新设了一个仪鸾司,长官品级为正五品。这仪鸾司真真正正是锦衣卫的前身了,它的职责很大部分后来由锦衣卫继承下来且并发扬光大。
仪鸾司,顾名思义,除了护卫皇帝外,很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皇帝出行和朝会时负责仪銮掌管卤簿仪仗——说白了,就是三军仪仗队,是国家和军队的脸面所在。入选的校尉都是功勋贵戚家的子弟,功臣子弟们这时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在日渐衰老的皇帝身边执行守卫工作,既是对功臣家族的肯定,也是接近皇帝的好机会,因此,仪鸾司的校尉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是十分显贵的职务。
自然,这么冠冕堂皇的仪鸾司,职责和我们所知道的锦衣卫相差太多了。锦衣卫,在往后大多数人心目中,是黑暗的代名词。残忍、狡诈、无限的侦查手段、无端的诬陷罪名才是锦衣卫的真实表现。但事实往往如此,表面的光鲜是真,私底下的凶残也是真。
于是,仪鸾司堂而皇之的表面文章就被锦衣卫继承下来。
洪武十五年四月,锦衣卫成立。在史书中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
表面上,锦衣卫的成员多为恩荫寄禄,没有固定的人数,就是给功臣子弟一个做官拿俸的出路而已。
遥想大朝会之时,天色朦胧,雾霭氤醺中,身着飞鱼服,腰配绣春刀的“大汉将军”一千多人鱼贯而出,手执銮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威武庄严,莫过于此。这些所谓的“大汉将军”,就是锦衣卫的属下,自然是表面风光的那一部分,在锦衣卫的设置中,有御椅、扇手、擎盖、幡幢、斧钺、鸾舆、驯马等七个部门,他们负责锦衣卫职责里“侍卫”的那一块内容。
而朱元璋的检校们掌握的是“缉捕、刑狱”这两块。锦衣卫还设有经历司,掌管文书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
名义上锦衣卫应该只管“本卫”的刑名,其他军队系统的只是兼理而已,更谈不上外廷的刑狱之事了。但在锦衣卫的历史中,“本卫”两个字从一开始就被扔在文件纸面上,朱元璋建立锦衣卫,要对付的正是外廷。
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在历史上没有明文记载,不过综合各种蛛丝马迹来看,曾经是检校成员的毛骧可能就是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毛骧很早就跟随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前就已经是检校的一员,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毛骧带领锦衣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替朱元璋找到屠杀大臣的理由。这理由在毛骧看来,其实很好找,就两个字——谋反。和谁谋反呢?和胡惟庸。
以锦衣卫之能,想要找出些证据来证明胡惟庸谋反是很容易的事情,胡惟庸虽然已经死了好几年了,但在朝廷中有不少和他有瓜葛的大臣,栽赃栽到死人头上,他们更是无从辩解,正好一网打尽。
总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