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品格证据规则研究/黄士元(16)
① [美]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3年版,第69页
② See Peter Murphy,A Practical Approach to Evidence,Blackstone Press Limited 1992,p116。有很多学者把第三种意义的“品格证据”从广义的品格证据中分离出来,称之为“类似行为”或“相似事实”证据。参见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第64页,75页。
③ 我国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说,英美也有类似说法:“观其友,知其人”(You may know a person by the company he keeps) 。
④ I.H.Dennis, The Law of Evidence(London,1999), P577.
⑤ R.J.Allen,R.B.Kuhns,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Evidence:Text,Problems,and Cases,(Boston,Toronto,London,1989).P.216.
⑥ [美]迈克尔·H·格莱姆著,《联邦证据法》,法律出版社,影印本,1999年10月第1版,第97页。
⑦ [美]迈克尔·H·格莱姆著:《联邦证据法》,法律出版社,影印本,1999年10月第1版,第73页。
①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34页。
② I.H.Dennis, The Law of Evidence(London,1999), P577.
③ R.J.Allen,R.B.Kuhns,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Evidence:Text,Problems,and Cases,(Boston,Toronto,London,1989).P.216.
④Eric D. Green,Charles R.Nesson: Problems , Cases , and Materials on Evidence(Little,Brown and Company) P93 .
⑤ 陪审团不赞成某刑法条文时,也可能运用“陪审团衡平”权判触犯此条文之被告无罪,使此条文不能发挥实际作用,成为虚设之物。这也是民众对立法权的制约。
⑥ 根据美国联邦证据法,如果被告提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被害人可提出证明自己一贯性格温和的证据以反驳被告的辩解。此时被害人之良好品格证据与被告是否有罪直接相关。


总共2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