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品格证据规则研究/黄士元(20)
④ 对于这些具体行为实例是否确实发生,是否确以证据提出者所叙述的方式发生,总有存在争议的可能。这样如果我们允许一方提出这些具体行为实例证据,我们就应该允许另一方提出有关证据反驳对方之主张,这很可能浪费很多时间。参见R.J.Allen,R.B.Kuhns,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Evidence:Text,Problems,and Cases,(Boston,Toronto,London,1989), P220.
① R.J.Allen,R.B.Kuhns,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Evidence:Text,Problems,and Cases,(Boston,Toronto,London,1989) P221-222.
②[美]迈克尔·H·格莱姆著,《联邦证据法》,法律出版社,影印本,1999年10月第1版,第101页。
③ 这些具体行为的证明对象并不属于同一类型,象计划和动机属于证据性事实(facta probantia),其余的如明知、意图和身份等属于实质性事实(fact probanda)。参见R.J.Allen,R.B.Kuhns,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Evidence:Text,Problems,and Cases,(Boston,Toronto,London,1989).P.234..在英美证据法中,实质性事实是指犯罪构成要件和被告一方为了实施辩护所应证明的事实(如正当防卫,不在犯罪现场等),而证据性事实是指间接证据所直接证明的事实。
① 有关具体行为证据证明对象的分析,笔者吸收了以下研究成果:[美]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3年版,第77-78页;McCormick's handbook on the law of evidence,PP558-563(3d ed.,Cleary,1984).
② 582 F.2d 898(5th Cir.1978).
③ 108 S.Ct.496(1988).
④ Andrew Choo:Evidence Text and Materials(Longman,1998),PP222-223.
⑤[美]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3年版,第70-71页。
⑥[美]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3年版,第71页。


总共2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