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腐败的成因及防治策略/梅开厂 张伟(4)
(2)、打击基层腐败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村干部直接面对着基层的农民,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农民群众大多通过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农村干部的言行来认识和评判整个党和国家,广大农村干部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能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反之,就可能给党和国家抹黑,让群众失望,不难看出,村官腐败已经成为破坏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毒瘤,因此,打击基层腐败问题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个环节。
(四)、打击基层腐败是维护社会稳定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打击惩处基层村官腐败问题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打击腐败犯罪分子,使腐败必遭严惩的信息辐射到社会,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其他公民会产生心理效应,给那些欲腐败的分子以儆戒,使之悬崖勒马;另一方面,可以教育和鼓舞人民,使人民相信法律,增强法制意识,提高守法的自觉性,从而自觉敢于同腐败分子做斗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4]从而达到提高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任和认同,运用法律武器同腐败现象斗争,而不是通过越级上访、进京访等形式表达诉求,同时通过严厉的打击基层村官腐败现象,可以提高村官对腐败成本的反思,达到从心理上防腐拒腐的效果,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和谐社会。
四、农村基层腐败防治的具体策略
(一)检察机关继续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坚决遏制腐败,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首要前提。为确保打击力度和打击效果,检察机关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检察机关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重大问题要亲自动手解决;要支持反贪部门的工作,协调各方的关系,形成反腐败合力。
(2)、检察机关应运用“持久战”和 “歼灭战”的思想来打击农村基层腐败。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与腐败现象根深蒂固的历史根源和深厚的现实土壤有关系,因而,反腐败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把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常态化,突出查办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以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职务犯罪,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各地还要结合实际,围绕涉及民生民利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热点行业,适时组织开展新的专项工作。问题必须要逐个地解决,案子要逐个的去查处,按阶段的把反腐败工作推向前进。决不能让腐败行为有任何“宽松的环境”,决不能让腐败分子为所欲为、逍遥法外。
(3)、 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开展反腐败斗争尤其应该走群众路线。在多年的反腐败实践中,检察机关查处的贪污腐败案件,大量的线索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检举揭发。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赢得了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和群众打成一片,就一定能够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全面胜利。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