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提纲/储涛(22)
11、做好技术创新档案保存管理
技术创新过程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创新过程的档案包括技术开发计划书、对技术背景的检索、技术人员的分工参与、实验报告、技术开发进展统计等,这些都应当形成文字档案技术,至少是电子文档,最好是纸质文档,而纸质文档应当由公司有关部门盖章并由相关负责人和参与人员签字确认。对于开发计划书、技术人员分工及技术进展等应形成书面记载,这些档案直接影响到技术创新的归属、侵权抗辩等,做成完成的档案,也可以提高后续研发的工作效力,不再做重复的工作。技术创新档案应当长期保存。在正泰诉施耐德案件中,施耐德公司虽然主张正泰公司的技术在其申请前施耐德已经开发完成,但因没有技术开发档案,导致法院不予认可,如果有技术开发档案,也不至于会赔正泰1.7个亿。对于有些文档(如计算机程序,商业秘密除外),还应当考虑进行著作权登记,这不仅可以获得著作权保护,对确定技术开发完成时间的固定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建立起完成的档案保存制度后,还应建立完善的档案借阅制度,这不仅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有利于商业秘密的维护和档案的保存。应制定明确的借阅权限、借阅流程、归还期限以及借阅记录制度。
12、与员工约定技术创新的归属
虽然《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了职务发明创造规定单位所有并明确了职务发明创造的范围,但是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归属,法律没有强制性的规定,而非职务发明创造是财产权,既然是财产权就可以约定归属并可以转让。与员工对发明创造的归属进行约定(必须采取书面方式,最好是在该员工入职时就进行约定,IBM等公司都是这样操作的),以避免将来不必要的知识产权权属纠纷,并且在权属纠纷时占主动地位。对于知识产权归属的约定,应当采取独立于劳动合同的形式,该协议中还应包括知识产权创新的奖励制度,这样员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权利义务,否则,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协议,员工是难以接受的。
13、适时的启动专利侵权诉讼、积极应对专利侵权诉讼
抓里诉讼的启动,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个专利侵权案件,所耗费的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七八年,并且,对方是否构成侵权并不像合同违约纠纷那么清晰,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故启动专利侵权诉讼应谨慎考虑。根据《专利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诉讼,当事人一旦启动无效程序,侵权极有可能中止,故权利人在启动诉讼时,首先要考虑该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的稳定性,至少要做一次专利评价报告,如果报告认为该专利稳定性比较差,可能被无效,则不要启动。在固定被告侵权的证据后,有必要对侵权的证据是否能够证明被告侵权做一个风险评估,最好是有专家参与论证的评估,如果认为该证据不足以认定侵权,则慎重考虑启动诉讼程序。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司法环境及地方保护因素,尽量避开在源头侵权人住所地诉讼,最好是找一个被告,将管辖地拉到原告住所地或源头侵权人住所扫地意外的其他法院管辖。在启动专利诉讼时,有必要同时进行财产保全,因为漫长的诉讼给被告充足的时间转移财产,等到原告胜诉时可能也只是一个空判决。
总共23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