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论身份正义的诉求与实现/童列春(12)

  结语

  身份原本像契约一样是法律中的固有机制,但是,在现代社会观念和法学理论中,两者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契约被供奉而身份被流放。背后的原因是身份往往与特权、不平等、非正义纠缠不清,也许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研究的结论是身份可能损害正义,也可能促进正义;一般而言,法律制度中的形式正义需要超越身份,法律制度中的实质正义需要通过身份;身份并非天然背离正义,许多身份机制恰恰是达到实质正义的有效工具。我们期盼法学界消除对身份价值判断上的偏差,更为有效地运用身份制度规则调整现代社会关系。

  注释:

  [1] [德]G·拉德布鲁赫:法哲学[M],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

  [2] Jos Berghman. Social Exclusion in Europe :Policy Contex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Beyond the Threshold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Social Exclusion),Edited by Graham Room.The Policy Press ,University of Bristol,Bristol,UK.11转自王来华:“社会排斥”与“社会脱离” [J],理论与现代化,2005(5):59-64.

  [3] 柏 骏:农民身份——一个社会学研究的视角[J],唯实,2003(12):90-93.

  [4]李汉林 渠敬东 夏传林 陈华珊: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一种拟议的综合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1)94-108.

  [5] 《史记.秦始皇本纪》

  [6] John Critchley,Feudalism,London:George Allen&Unwin Ltd,1978,P.11转自侯建新:“封建主义”概念辨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6):173-188.

  [7] 鲁品越 骆祖望: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3):59-69.

  [8] [美] 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

  [9]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46.

  [10]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87.


总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